約翰福音8:32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 »

小心長老會新聖詩啟應文36(箴言第八章)

台語長老會的聖詩,目前有兩個版本。
2009年出的,通稱『新聖詩』;
1964年出的,通稱『舊聖詩』或『聖詩』。

目前台語長老會,許多教會依然使用舊聖詩。
新聖詩的推行目前仍有很多阻力。
詩歌部份的爭議,不是本篇文章的關注點。
我今天要提的是幾乎不太有人注意到的『啟應文』部分。

新聖詩 啟應文36 (箴言8)
『佇創造的起頭上主先造我;自古以來,我是祂頭一個創造的。
佇上起頭,佇創造世界以前,對極古早,祂造我。
我出世的時猶未有深淵,嘛猶未有海洋。
我出母胎的時,大山猶未受造,小山嘛猶未形成。』
(應該是來自聖經公會『現代台語譯本』(漢字))

箴言第八篇是講『智慧』。
看出這段經文翻譯的問題了嗎?

假使沒看出來,沒關係,
我們來看和合本的翻譯:
『在耶和華造化的起頭,在太初創造萬物之先,就有了我。
從亘古,從太初,未有世界以前,我已被立。
沒有深淵,沒有大水的泉源,我已生出。
大山未曾奠定,小山未有之先,我已生出。』
(『和合本』箴8:22-25)

看出來沒?

假使還是沒看出問題在哪裡,
我繼續提供其他版本供大家參考:

『在耶和華造化的起頭,在極起頭創造的在先,我是祂所有。
從永遠,從極起頭,未有世界的在先,我已經受設立。
未有深淵,未有多多的水泉,已經生我。
大山未定奪,小山未有的在先,已經生我。』
(舊聖詩 啟應文30(箴言8))

『在耶和華創造的開始,在太初創造一切以先,就有了我。
在亘古、在太初,在未有大地之前,我已經被立;
沒有深淵,沒有大水的泉源以先,我已經出生。
大山未曾奠定,小山未有以先,我已經出生。』
(『新譯本』)

『在上主造化之先,在亘古,就有了我。
在太初,大地成形之前,我就被立。
在海洋尚未出現,在有浩瀚的水源之前,我就出生。
在大山沒有被造,小山還沒有立足,我已經存在。』
(『現代中文譯本』)

其實,單單這些中文的聖經版本已經足夠做出判斷。
但假使還想讀英文聖經的,我提供下列版本:

『The LORD possessed me in the beginning of his way, before his works of old.
I was set up from everlasting, from the beginning, or ever the earth was.
When there were no depths, I was brought forth; when there were no fountains abounding with water.
Before the mountains were settled, before the hills was I brought forth:』
(英文KJV)(King James Version)(詹姆士王欽定本)

『The Lord possessed me at the beginning of His way, Before His works of old.
From everlasting I was established, From the beginning,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of the earth.
When there were no depths I was brought forth, When there were no springs abounding with water.
Before the mountains were settled, Before the hills I was brought forth』
(英文NASB)(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新美國標準版)

『The Lord possessed me at the beginning of his work, the first of his acts of old.
Ages ago I was set up, at the first, before the beginning of the earth.
When there were no depths I was brought forth, when there were no springs abounding with water.
Before the mountains had been shaped, before the hills, I was brought forth,』
(英文ESV)(English Standard Version)

那麼,看出問題點了沒?

假使還沒看出來,那麼,我來做一些背景講述:
箴言第八章是在講『智慧』,
但是,也可以解成『道成肉身之前的聖子上帝—-耶穌基督』。

因為很重要,所以再講一次,
這段經文的『我』,可以解成:
1. 智慧
2. 聖子

加上這個背景講述,看出問題了嗎?

假使還是看不出來,那我再加另一個背景講述:
歷史上的大異端『亞流主義』,
他們就是根據這段經文,主張『聖子是受造物』(被造)。

那麼,看出問題點了嗎?

假使還看不出來,我再加上『尼西亞信經』和『亞他拿修信經』:

尼西亞信經:
『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祂是聖父所生,而非聖父所造』
(或譯『是生,非造』)
(或譯『受生,而非被造』)

亞他拿修信經:
『父不受造,子不受造,聖靈亦不受造』
『子獨由於父:非作成,亦非受造;而為受生』

假使還看不出來,那我直接開始講答案了:
問題出在翻譯成『有了、擁有』,還是『造了、創造』。

請套進『聖子』來讀台語新聖詩這段啟應文:
『佇創造的起頭上主(聖父)先造我(聖子);
自古以來,我(聖子)是祂(聖父)頭一個創造的。
佇上起頭,佇創造世界以前,對極古早,祂(聖父)造我(聖子)。』

一旦翻譯成『造』、『創造』,
馬上就嚴重掉入異端亞流主義的嫌疑—————聖子是『被造』。

當時的尼西亞信經,就是大型教會會議討論亞流主義的觀念,
後來判定亞流主義是異端,併產生尼西亞信經來進行駁斥。

也正因此,『福音派』的聖經,基本上對這段經文的翻譯,
大致使用『有了、擁有』(possess)這類辭彙,
而不是使用『造、創造』(create)這類辭彙。

反而是新派的RSV就是用『造』:
『The Lord created me at the beginning of his work, the first of his acts of long ago.
Ages ago I was set up, at the first, before the beginning of the earth.
When there were no depths I was brought forth, when there were no springs abounding with water.
Before the mountains had been shaped, before the hills, I was brought forth』

福音派的教會,大多是拒絕RSV版本的(包括NRSV = New RSV)。

在此引用『丁道爾聖經注釋』的解說:
「這個動詞(qanah)在其他地方最主要的意義是『得著』,
所以就是『擁有』(如:箴四5、7,那裡是以智慧為受詞,像這裡一樣)。
它在舊約聖經中出現了八十四次,
其中只有六次或七次可以有『創造』的含義
(創十四19、22;出十五16;申三十二6;詩七十四2,一三九13;箴八22),
而且甚至連這幾處經文都未必需要解作這個意思。
衍生的名詞甚至還要更強烈地強調擁有」

前面說過了,這段經文的『我』,可以解成:
1. 智慧
2. 聖子

所以,一個原文字,要進行翻譯時,假使有好幾種意思,
那麼,我們就要根據上下文意,挑出比較合適的辭彙來使用。
而且,甚至有時同一個原文,可以翻譯成意思相反的兩個辭彙,
這時更要小心選擇。

好比『試探』和『試煉』,原文都是同一字,
但是,『試探』是負面意思,『試煉』是正面意思,
並且聖經明講『上帝不試探人』。
這時,遇到上帝『試煉人』的經文,假使硬要翻成上帝『試探人』,
這就很糟糕。

所以,
1. 假使解成『智慧』,那麼,這是上帝的『屬性』。
上帝屬性,是『被造』的嗎?還是上帝『本來就有』的?
另一個類似的是『愛』,愛也是上帝的屬性。
愛是被造的嗎?
聖經說:『上帝就是愛』(約一4:8、16)
因此,要把上帝屬性,講成『被造』(有起點),並不是很理想。
因為,上帝是『無始無終』的,『沒有起點,沒有終點』。

2. 假使解成『聖子』(還沒降生到世上,還在天上的聖子上帝),
那更是不能解成『被造』,否則就會變成異端。
因為,一旦變成異端,表示——信了不能得救!

既然不管解成『智慧』還是『聖子』,
『被造』這種翻譯都是不理想、甚至嚴重違反教義,
而且明明就有更合適的『有了』、『擁有』這種翻譯可使用,
那麼,為何硬要捨棄意思更恰當的翻譯,卻硬要使用瀕臨異端的翻譯?
更何況,這是涉及三位一體的教義,我們務要小心謹慎些比較好。

另外,異端『耶和華見證人』,就是亞流派異端的現代版。
我們看一下他們的『新世界譯本』,如何翻譯這段經文:
『我是耶和華造的。我是他最初的作為,是他在遠古最早的成就。
千秋萬世以前,起初未有大地以先,我就被立。
未有深淵,未有溢水的泉源,我就在陣痛中出世。
山嶽未曾立定,岡陵未曾呈現,我就在陣痛中出生。』

理所當然,他們一定用『造』這個字。
可是,連異端對這段經文,也只使用『一個』造;
然而,新聖詩這個啟應文版本,卻用了『三個』造!
連主張『聖子受造』的異端,對這段經文的翻譯都還沒那麼強調『受造』,
但新聖詩啟應文這段經文,卻是怕大家看不夠清楚,所以不斷強調『受造』?
這是什麼心態?

我不是聖經經文的學者,所以我當然沒有能力對希伯來原文咬文嚼字。
但是,假使連我這種才疏學淺的人,
都會知道這段經文和亞流主義異端的關係,
那麼,新聖詩啟應文(聖經公會『現代台語譯本』)的學者們,
他們學識豐富、一定會比較各種翻譯版本,更是不可能不知道。
同樣是聖經公會的版本,『和合本』、『現代中文譯本』都採取『有了』,
可是為何『現代台語譯本』卻要使用『造、創造』這種很容易引起誤解的翻譯,
甚至比異端的聖經還強調,我真的不知道。

事實上,新聖詩前面所提供的尼西亞信經,
明明白白寫著『耶穌基督、、、是生的,不是受造的』。
(自己打臉?)

當然,我沒資格說新聖詩啟應文(『現代台語譯本』)是異端翻譯,
但不管如何,弟兄姊妹們,
面對台語新聖詩啟應文36(箴言8),請當心!
假使是我,我拒絕使用這種翻譯!
也就是說,假使禮拜時使用新聖詩這篇啟應文,
我會拒唸這幾句經文!
(反而是舊聖詩這段啟應文,可以放心使用。)

小小羊


#1 天路客 於 2019/02/22 07:50

天路客
前陣子剛好看到一則與新聖詩有關的新聞:
https://tcnn.org.tw/archives/40207

其中講到新聖詩不再使用「三位一體」
一段:「一、不再使用「三位一體」,而是改用「三一上帝」或「三一真神」:因為過去習慣將Trinity翻譯為「三位一體論」,其實並不恰當,因為上帝既非「三位」,也非「一體」,比較適切的翻譯是「三一論」(Three persons in one substance)。」

當時就覺得這樣的解釋很牽強。
現在讀前輩的文章,驚覺難道兩者背後是同樣的思維?

#2 小小羊 小小羊 於 2019/02/23 10:28

小小羊
1. 新聖詩不再使用「三位一體」
2. 驚覺難道兩者背後是同樣的思維?

答:
這兩點稍微有點不一樣。

先講把『三位一體』改譯成『三一上帝』、『三一真神』部分。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一開始翻譯成中文的時候,
把『Trinity』翻譯成『三位一體』,並不是非常理想,
理由正如該篇文章的論點。

但是,一個『初始』的翻譯不是很理想,就表示『必須』改掉?
這就大有討論空間了。
1. 畢竟,『三位一體』的翻譯,雖然不是最佳,但也沒差到哪裡去。
2. 上帝確實有三個『位格』。很多西方辭彙,中文並沒有更佳辭彙,而『位格』也確實是神學上通用的辭彙,這時說『三位』,並非絕對不可。
3. 一個複雜的教義,並不是單純一個辭彙就能表達多少,也不是就會使人誤解多少。複雜教義,都是必須透過『學習』,不是單靠一個辭彙就能想像出來,或是誤解到哪裡去的。
4. 一個已經通用的辭彙,也沒差到哪裡去,是否一定非改不可,以顯示『新』?

因此,要改變過去翻譯,改成新的翻譯,並非不可。
可是,是否『絕對必須』?

假使是為了『更純正的信仰』、『更合聖經的觀念』,
那麼,出於這種動機,要去改變辭彙,也不是不可。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我並不清楚。
假使是因為出於『新派思想』,所以要改變過去教義觀念,
那就嚴重了。

因為,新聖詩改變的部分可多了!
我只針對有被人提出的爭議部分稍提一下:

1. 對舊聖詩的刪減
這部份,新聖詩的理由主要是『很多舊聖詩沒人唱或很少唱』,所以刪去。
這我絕對認同。
然而,有些過去也常被唱的,一樣被刪掉,原因未知。

舊聖詩491『天堂就是咱祖家』,就被新聖詩刪除。
這首聖詩歌詞歌曲都好,應該也沒版權問題,但是被刪,理由未知。
假使是出於不合新聖詩的神學立場所以刪除,那就麻煩了,
表示新聖詩神學立場有問題了。(下面會講這部份)

2. 慣用辭彙翻譯的改變與廢除
『耶和華』改成『主上帝』、廢除『阿們』、、、
這部份很複雜,所以不多說。
『理論上』,我不能說這樣的做法一定錯誤。
但是,我真的不知道新聖詩編輯群的內心動機為何。
因為,如果真那麼在乎正確的神學與翻譯,
可是卻讓啟應文出現很奇特瀕臨異端的翻譯,我也覺得很奇怪。
特別是,長老會自己憲法第一條就明定『遵從尼西亞信經』。
(當然,假使是新派立場,那就一切都說得通)

3. 對預定論歌詞的削弱
舊聖詩里,有些聖詩的歌詞有很強烈的預定論色彩。
新聖詩改變這些歌詞,大幅削弱預定論的觀念。
這點,表示新聖詩編輯群是『故意』要改的。
我覺得困惑的是,台語長老會明明就屬於加爾文主義,
長老會憲法第一條明定『遵從韋斯敏斯德信仰告白』,
預定論是眾所皆知的加爾文主義特色,也是韋斯敏斯德信條的基本立場,
結果卻硬要改掉自己特色與立場,這真的很奇怪。

好比舊聖詩346歌詞『境遇好壞是主所定』(是主所定),
新聖詩612改成『境遇好歹變化無定』(變化無定)。

好比舊聖詩312歌詞『賜福降災你所註定』(你所註定),
新聖詩566改成『人生禍福變化無定』(變化無定)。

當然,可以說回歸『英文原文歌詞意思』,
假使真是如此,那當然不是不對。
但怕的是這只是『表面理由』,那就麻煩了。

因為,舊聖詩312(新聖詩566)屬於作詞者不詳,
歌詞內容可能也不易找到原始版本,
這時,根據就只有舊聖詩的歌詞。
此時,把舊聖詩歌詞改掉,除了『神學立場改變』這個理由外,
我很難找到合理解釋。

以上所述,只是簡單提一些不嚴謹的看法,重點是:
1. 單純就『學理』而言,改變某些常用辭彙、廢除某些東西、改變歌詞,未必不可。
2. 但是,『動機』,有時會決定這個改變是對是錯。
3. 很不幸的,我們不知道編輯群動機與神學立場。
4. 但是,目前顯示出來的客觀觀察,我很擔憂,因為神學立場『應該有變』

附錄: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憲法 第 1 條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系基於聖經,相信耶穌為救主,遵從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韋斯敏斯德信仰告白及本教會信仰告白,而依本憲法組織之教會。」

 

#3 Arsone Lee 於 2019/03/10 00:11

Arsone Lee
讀者回應:境遇好壞是主所定嗎?
很巧的,這篇文章剛好以舊聖詩346首為主題發表評論,
我認識的長老會牧師不多,但若以本文作者所言,可能代表部分牧師的觀點;
那可能如小小羊所言,是現代長老會對預定論的揚棄。

這篇文章認為譯為「境遇好壞是主所定」並不妥,
認為「是主所定」不符原文,且受「預定論」的負面影響;
從原文論,台語聖詩譯文確實與原文有若干出入;
但這不至於有神學上的問題,因為「境遇好壞,主所定」,並無問題,
約伯的見證,耶穌論及麻雀,俱是如此;
主只能是好事、賜福的神?
祂也是允許暫時壞事、因公義、因管教、因忿怒降災的神。

我們處在這時代的艱難之一,是錯謬叢生,
求主保守憐憫,也使我們靠著主所賜的話,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4 Brandweer 於 2019/03/11 20:10

Brandweer
小小羊兄 平安,

不知小弟可否,補充一個資料。
如有違反聖經,或不相關,懇請刪除。

「境遇好壞是主所定」一首歌,本人聽其旋律後,
發現其華語版為「天父必看顧你」,
英文版為「God will take care of you」。

你我可聆聽曲調,驗證真假。

自身認同Arsone Lee兄所說,
翻譯英文傳統聖詩,「未必」完全保留原文。
為配合曲調,可加入「神學正確,符合聖經」之內容,不影響押韻,不影響詞曲配搭即可。

不知,此觀點,是否正確?

感激不盡。

–Brandweer

#5 原住民 原住民 於 2019/03/11 20:28

原住民
新聖詩42 請來,耶穌,阮所向望

第二段歌詞:請來,耶穌,禰做奴僕,

我總覺得不大妥當,不大敢唱。
主耶穌是取了奴僕(人)的形象沒錯,
但是這段歌詞會讓我覺得好像吆喝主耶穌來做奴僕。

另外整首歌的歌詞也讓我有說不出的怪,曲調也是。

不知道,我會不會是過度反應了呢?

還麻煩小小羊兄長指點。

 

#6 小小羊 小小羊 於 2019/03/12 23:15

小小羊
綜合回應一下。

一、給Brandweer弟兄
「翻譯英文傳統聖詩,「未必」完全保留原文。
為配合曲調,可加入「神學正確,符合聖經」之內容,不影響押韻,不影響詞曲配搭即可。」
不知,此觀點,是否正確?」
答:
Arsone弟兄所講的,是針對舊聖詩346歌詞『境遇好壞是主所定』的狀況。
對此,當然正確!

不過,翻譯聖詩,涉及很多問題,無法簡單講清楚。
大致上,上述觀念,絕大多數狀況下,針對『傳統聖詩』,都是可以的。
事實上,翻譯時,『部分更動』傳統聖詩的歌詞,並不少見。

二、給原住民弟兄
新聖詩42 請來,耶穌,阮所向望
答:
先回答『曲調』部分。
由於這是巴西的詩歌,所以有強烈中南美洲的音樂風格。
這種風格,和傳統聖詩有很大差異。

長老會的新聖詩,引進了『世界各國』的詩歌,以強化『普世性』。
對此部分,我沒資格多講。
畢竟,我也沒辦法說這樣是錯。

可是,我自己是覺得,很多『地區風格很強』的詩歌,
真的就是『普世性』?
假使我們無法喜歡上、或是受感動,這樣就是普世性嗎?
傳統聖詩,雖然都是歐美的詩歌,
但是,我想,那種令人感動的特性,是『不分國家民族』的,
這才是『普世性』。
可是,『地區風格很強』的詩歌,常常只有『該國家民族』的人才會有感動,
其他地區的人卻常常對這種詩歌毫無所感。
這樣,其實恐怕不太『普世性』。

別的不講,單單中國大陸的小敏的詩歌,
雖然可以感動大量中國地區弟兄姊妹的心,
但是,台灣的弟兄姊妹,特別是台語體系的,卻未必會受感動。
這是文化背景差異,不是詩歌不好。
假使,硬要不理會文化背景差異,要台灣的弟兄姊妹去唱小敏的詩歌,
這其實不太是普世性。

同樣的,日本地區信徒的詩歌,恐怕也未必能感動中國地區弟兄姊妹的心。
台灣台語的詩歌也一樣,不僅未必能感動中國地區信徒的心,
也可能未必能感動歐美國家信徒的心。

以台語舊聖詩296『耶穌召我來行天路』為例,
英文是『He leadeth me』。
英文的歌詞和曲調,能感動人心;
台語翻譯的歌詞,和這曲調也非常搭,也很感動人心。

可是,請注意蕭泰然教授以這首台語聖詩的歌詞,創作出新的曲調來搭配。
耶穌召我來行天路(蕭泰然)

這時,台語歌詞和新的創作曲調非常搭配,能感動人心,
然而換成英文原歌詞,就變成非常怪,一點都不搭。
(自己用He leadeth me, O blessed thought!去唱看看就知道我在說什麼)

而且,這首新創作的台語聖詩,由於具有台灣的風格,
未必能感動中國地區信徒的心,也未必能感動歐美國家信徒的心。
假使要進入歐美國家,可能英文翻譯必須大改,不能採用原本的英文歌詞。

其實,我覺得,『不同文化風格』的詩歌,未必要勉強大家都要去唱去學。
當然,以上都不是絕對真理,只是我個人感想,聽聽就好。

接下來,講這首詩歌的『歌詞』部分。
單單『請來,耶穌,禰做奴僕』,我們不能說這是錯誤,
而且整首個歌詞,我們也無法說一定錯誤。
但為什麼會感覺很怪?
因為不僅是曲調問題而已,而是『背後的神學』,就是大有問題的神學。
這首歌詞,是『解放神學』的思想。

表面上看,解放神學,就是看重受壓迫者、為受壓迫者伸冤。
這樣好像沒什麼不對,但其實更複雜。
很多東西,一開始是出於善意,
但是,通往地獄的路,很多時候,也是由善意造成的。
『共產主義』,就是一例。

解放神學的錯誤,在此不探討。
但是,正因為這是錯誤的神學,所以當一首詩歌用錯誤的神學當背景時,
我們很容易就感覺不對勁。

ICCP信仰宣言主題十三『有關文化、本地化、和福音』第十二條
『我們否認任何合乎聖經的宣教士或跨文化的傳道人可以合法地提倡社會主義、馬克斯主義、納綷主義、「解放神學”或由民事政府作財產重分配,因為這些哲學和活動都不合乎聖經。』

#7 天路客 於 2019/03/14 12:20

天路客
『不同文化風格』的詩歌,未必要勉強大家都要去唱去學。

…………….

深有同感!
許多地區的詩歌極有特色,單是要抓到旋律,已經很難,更甭說要從心裡呼應。
當然,多唱個幾次,比較熟悉了,口唱就不是問題,但心卻無法和。

新聖詩收錄這些詩歌,想來是把普世性看得比口唱心和還要重要了。

日誌信息 »

評論已關閉。        

相關日誌 »

沒有評論

抱歉,評論被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