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們都將站在上帝的審判台前
在那一天,我們將要和愛我們的主,面對面相見。
那時,我們要如何面對那個為我們死的主?
我們的一生,是否能讓我們坦然無懼的站在祂面前交差?
是否能讓我們也能這樣說出: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提後4:7)?
在那一天,我們將要和愛我們的主,面對面相見。
那時,我們要如何面對那個為我們死的主?
我們的一生,是否能讓我們坦然無懼的站在祂面前交差?
是否能讓我們也能這樣說出: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提後4:7)?
大家都知道聖經裡說聖殿建在耶路撒冷,是所羅門王建的。
但是,大家可知道聖殿建在耶路撒冷的哪裡?
這地方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撒母耳記說的『亞勞拿的禾場』,在歷代志則稱為『阿珥楠的禾場』,是同一個地方。
這地方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有!真的很特別!
這地方是耶和華使者要滅絕耶路撒冷的地方,卻也是後來耶路撒冷建聖殿的地方。
『天使向耶路撒冷伸手要滅城的時候,耶和華後悔,就不降這災了,吩咐滅民的天使說:夠了!住手吧!那時耶和華的使者在耶布斯人亞勞拿的禾場那裡』(撒下24:16)
1.當初是誰決定該收錄哪一卷書的呢?決定者的決定權從何而來?
2.保羅也是人,他個人的見解可以代表神的意思嗎?
小小羊您好:
今天偶然逛進「基督教小小羊園地」這個部落格,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我生長在一個基督教家庭,算是很老資格的基督徒了。但是,隨著書越讀越多,學歷越來越高,我對於牧者的教導甚至聖經本文越來越感到困惑。我無法跟初信者或慕道友談論這些問題,因為擔心他們信仰根基不穩,會影響他們對神的信心;我也無法跟教會的弟兄姊妹討論,因為一句「字句叫人死,精意叫人活」就擋掉了我所有的問題。今天看了小小羊園地對於信仰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見解,總算找到一個可以跟我在一樣的知識高度上理性討論信仰的地方。
開放回應,審查從嚴
版主平安:
抱歉占用您的版面!
很喜歡您的文章,您文章的內容往往是對弟兄姐妹和牧者
一針見血的提醒…..
有個問題想問您,我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我一個小二一個大班,我每天都會為我孩子守望禱告,也會講聖經故事給孩子聽,星期日也會讓孩子參加主日學,但我還是覺得不夠
想請教您我該如何讓我的孩子更認識神,把基督的信仰放進孩子的心理,不知您是否有聖經的經節可以分享…
Posted by 主羊 at 2008年11月11日 17:58
『長老會的創始人加爾文強調「上帝的主權」,上帝是全能全知的主,是歷史與宇宙的主宰,祂是創造者也是拯救者。人的得救完全藉著上帝賞賜的恩典,而非藉著其他任何力量,拯救的過程,完全是出於上帝的主權,這與路德馬丁所強調的「因信稱義」從人的觀點看起來是有所不同。』
是嗎?錯在哪裡?
以上那段話,是『榮光歸上帝』一文的一段話。
http://blog.xuite.net/pingan/web/6008056
假使講出這段話的人,是沒受過神學訓練的人,那我可以理解。
但假使講出這段話的人,竟然是神學院畢業的牧師,那我會非常震驚。
因為,
怎麼會犯這種錯誤?
由於文章過長,所以切割成上下篇。
本文是下篇。
本文詳細版請自行參閱該雜誌,至於較精簡的版本請參閱以下網址:
http://www.cef.org.tw/program/enews/read_enews.php?enews_id=11&release_no=42&release_page=0
三、 約伯
不管是不是討價還價,只要講到苦難,我們就幾乎不能不提到約伯記。
問題是,在楊腓力眼中,他是如何來解讀約伯記經文的呢?
1. 楊腓力說:『約伯的三個朋友,嘴巴裡說的,都是些陳腔濫調的敬虔公式,對許多常上教會的人來說,這樣的說詞一定不會陌生。他們為神辯護,企圖安撫約伯的暴怒,要他憑著理智接受世界當下的狀況。』
校園雜誌是一本相當好的基督教雜誌。
文章常能發人深省,信仰也相當純正。
然而,近年來卻常會出現令我不得不皺眉頭的重量級文章。
這次要評論的,是2008/9月10月號裡,知名暢銷書作家楊腓力(Phlip Yancy)的一篇文章『討價還價的禱告』。
該文是出自校園出版社楊腓力著作的『禱告』一書第七章。
本文詳細版請自行參閱該雜誌,至於較精簡的版本請參閱以下網址:
http://www.cef.org.tw/program/enews/read_enews.php?enews_id=11&release_no=42&release_page=0
楊腓力是很知名的福音派暢銷書作家,校園雜誌是很具影響力的雜誌。
我們如何看待會友的金錢奉獻?
我們如何看待這些奉獻的會友?
我們可以很簡單的將會友分成兩類,『有錢的』和『沒錢的』。
這樣的分類雖然太過簡化,但是,這可以方便我們進行一些思考。
我還要提醒一下,我分成有錢和沒錢,一點也沒有任何不敬的意思,而是單純用來方便討論使用而已。
我們如何來看待有錢會友的奉獻?
我們如何來看待沒錢會友的奉獻?
我們如何來看待有錢的會友?
我們如何來看待沒錢的會友?
看到了嗎?
教會的錢,是誰的錢?
例一、某國際知名牧師
住千萬美元豪宅(合台幣三億元以上)、開賓士車、私人噴射機、高得嚇人的各地住宿費與旅費,年收入十億美元(合台幣三百億以上)。
財務不透明,不受監督,也拒絕加入專門審查督教組織收受奉獻之透明度及有效性的非營利機構。
這位牧師今年還來台灣舉辦特會,而且很多教會還極力信徒推薦參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