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日會的『不守安息日能否得救』問題
在此要先提醒大家:
安息日會以及一些堅守舊約安息日的教派(如:真耶穌教會),他們對安息日的定義是『星期六』,不是『星期天』,這點請大家一定要謹記在心。
他們認為星期天的,都不是守安息日,要星期六的才是守安息日。
前言:
這是一篇與一位安息日會信徒的信件討論整理(所有私密部分全部不公開)。
這位信徒,是安息日會的,但喜歡來我們園地閱讀,可是,他沒有平安。
仔細對話之後,我發現他嚴重低估安息日會那種『因行為稱義』的架構,
在此要先提醒大家:
安息日會以及一些堅守舊約安息日的教派(如:真耶穌教會),他們對安息日的定義是『星期六』,不是『星期天』,這點請大家一定要謹記在心。
他們認為星期天的,都不是守安息日,要星期六的才是守安息日。
前言:
這是一篇與一位安息日會信徒的信件討論整理(所有私密部分全部不公開)。
這位信徒,是安息日會的,但喜歡來我們園地閱讀,可是,他沒有平安。
仔細對話之後,我發現他嚴重低估安息日會那種『因行為稱義』的架構,
什麼是『感覺』?
就是眼見、耳聽、任何主觀經歷,就是我所謂的『感覺』。
什麼是『聖道』?
就是不論我有無眼見、有無耳聽、是否有任何主觀經歷、乃至於相反的主觀經歷,完全都客觀無誤的聖經真理,就是『聖道』。
身為基督徒,假使靠『感覺』來建立信仰,而不是靠『聖道』來建立信仰:
一切教導,都要經過我的『感覺』來驗證;
一切教義,都是靠我的『感覺』來建立;
我的『感覺』,決定如何解釋聖經;
我的『感覺』,決定我該信哪些東西。
那麼,原諒我這樣說:
問題:有位好友,是靈恩派的,與教會的人相處很不好,他會很堅持自己才是堅守真理。我該如何幫助他回歸真理呢?
答:
其實,『與人相處不好』與『靈恩信徒』,這是兩件事,二者未必可以劃上等號。
換言之,這問題可以切割成二個部分:
1. 如何幫助一個與人相處不好的信徒回歸真理?
2. 如何幫助一個靈恩信徒回歸真理?
以下我會混合講述這兩部分,但是,我先來講如何幫助一個靈恩信徒回歸真理部分,因為這是很常被問到的問題。
問題:你常批判靈恩派,你對靈恩派信徒與他們追尋聖靈感動,有什麼看法?
答:
基本上,我依然認為靈恩派是我弟兄,但只是有偏差而已。
我不稱任何異端是弟兄,但是,我依然接受靈恩派是我弟兄。
再來,追尋上帝對個人的感動與帶領,這沒有甚麼錯,因為我也是這樣做的。
差別只是靈恩派弟兄姊妹很容易就會將自己內心的感動說成是神來的,
而我對上帝名號比較敬畏,不贊成輕易就說任何『感動是來自上帝』,只說『我心中有一個感動』,如此而已。
問題:
有些教會抱持的世界觀是比較消極的,覺得世界是撒旦的系統,所以不要愛世界,不能享受世界上的東西,當時對於逛街或是看電影會有一種罪惡感∼
我想請教的是到底符合聖經的世界觀是什麼?我們對世界要抱持的態度是什麼?謝謝。
答:
我們園地的標題是什麼,知道嗎?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8:32)
請在安靜的晚上,慢慢、一個字一個字,慢慢讀出來。
問題:
最近家裡有需要,所以有弟兄姊妹幫我們介紹一位基督徒來家裡幫忙。
因為大家都是基督徒,我們很高興地答應了,也很感謝主的安排。
但是這一個多月來,她的表現並不能與我們的期望和當初的約定相符,也提到最近因為身體因素,有些當初約定的事做不到。
我們很想提前解約,但我們了解她的家境困苦,需要這筆錢,
教會的弟兄也提醒我們不要忘了她是我們主內的姐妹,要多一些憐憫,我也想到了馬太福音18:23-35中的故事,也想到雅各書中要我們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也自問是不是我對她的憐憫太少。
問題:
最近小某遇到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對"信心"二字的詮釋。
不少信徒對神有"信心"的詮釋是這樣:
「明天我們有教會活動,求主給我們有美好的天氣,要求信徒要有"信心"地祈禱。
結果連日的暴兩後,那天真的放晴,活動如期完成。」
信徒們意識:這是"信心"的果效,是信的意義,經歷神的同工,神真的掌管天地哦。只是我們願意求甚麼,祂就給我們成就。聖經多麼的真實無誤。
問題:一位朋友也是主內肢體,他最近跟我分享親近神的事情,
最後提到—和上帝聊天實在很有趣。
我知道他是靈恩派的。
我想請問的是:歸正神學也講跟上帝聊天嗎??
然後.....什麼叫做跟上帝聊天啊??
答:
說真的,我們並不清楚他那種禱告的意思是在指甚麼,
所以,我也不適合隨便就說那一定錯。
基本上,我不太喜歡用『聊天』來講人對神的禱告。
有很多信徒與牧師,本身很敬虔,但很不幸的,非常反對預定論。
(不敬虔的反預定論者就不用講了,教義亂成一團、行為也亂成一團,不值得討論)
這些人常常會有下列的通病發生:
1. 根本就不知道預定論是什麼,純粹只是用想當然爾的方式,就說預定論說了什麼,然後大批特批。
2. 說預定論或加爾文說了些什麼,其實那根本就是預定論或加爾文沒說的東西。
3. 預定論對這些人所提出的問題,這幾百年來早就有很好的回答了,但這些人不知是不知道,還是故意不理會。
以上所說,非常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