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問:關於『外部未能蒙神話語呼召的選民』(韋斯敏斯德信條)
問題:第十章「論有效的恩召」中的第三點:「另有一些在外部未能蒙神話語呼召的選民,也都照樣得救。」
這裏的「外部未能蒙神話語呼召」是什麼意思呢?
這是否表達,只要是上帝揀選的,不論這人是否聽過福音,他都會得救?
這和羅馬書十章17節:「可見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該怎麼解釋才沒有矛盾呢?
問題:第十章「論有效的恩召」中的第三點:「另有一些在外部未能蒙神話語呼召的選民,也都照樣得救。」
這裏的「外部未能蒙神話語呼召」是什麼意思呢?
這是否表達,只要是上帝揀選的,不論這人是否聽過福音,他都會得救?
這和羅馬書十章17節:「可見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該怎麼解釋才沒有矛盾呢?
這是傷心的小羊姊妹的歸正分享,經徵得同意,刊登出來以幫助更多弟兄姊妹。
請大家不須將注意力放在那些稱讚上,而是注意那種標準的歸正反應:
將上帝看為至高,將自己看為至低;
看重上帝主權,而非看重自己意願。
傳道人做教會聖工,領取金錢,這是天經地義。
舊約的祭司、利未人,無份無業,是靠信徒奉獻收入來維生。
新約時代,保羅更是清楚講明:
『主也是這樣命定,叫傳福音的靠著福音養生』(林前9:14)
從過去到現在,教會裡面,傳道人領取薪水,對此,我們都無庸置疑。
但是,越來越多教會,似乎開始有一種習慣,或是有人會提出這樣的要求:
非傳道人做教會聖工,也該領取金錢報酬。
這樣的觀念與做法,對嗎?
對此問題,我必須說:
這很棘手!
我不敢說自己講的就是對的,也請大家不要把我講的當成絕對真理,大家參考一下便是。
最近越來越多連署與團體,抗議同性戀教育進學校。
抗議內容各自不同,焦點也不一樣。
今天我要講的,不是探討連署、抗議這部分。
我今天不討論改變政府政策的問題。
我要講的,是很簡單的一個觀念:
管他政府政策如何、管他老師教孩子什麼,問題是你身為父母,你對同性戀的立場如何?你對同性戀的聖經教導清不清楚?你如何對自己小孩進行反同性戀的自家教育?
身為基督徒,假使你從小沒有給小孩子下面這些正確的觀念,你就倒大楣了:
任何違反聖經的,都是錯誤!
很多東西,像饒恕、合一、愛心、赦免等的觀念都是相通,互不矛盾,都是要在『真理』裡才可進行,不是亂七八糟,甚至把它們當作抵消『真理』的藉口,那是對這些東西最侮辱的胡說八道,即是無形中指責上帝是沒有這些。上帝造地獄,不表示上帝沒有這些東西,也不與這些產生矛盾!
是基於對方真正認罪悔改的前提下,才講這些東西。上帝不是笨蛋,基督不與彼列相和!
余磊弟兄
在德國,有一個基督教的團體,在公園裏舉行佈道活動,聽眾正聽著台前的牧師傳講福音,這時有一個年輕人走到牧師跟前,右手舉起,一巴掌就打在牧師臉上,輕脆一響,全場都驚住了。牧師還算鎮定的問他:「你為甚麼打我?」年輕人回答說:「耶穌說:『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另一邊也轉過來由他打。』我要試試看是不是真的?」牧師苦笑著說:「年輕人,你打錯邊了!」這是怎麼一回事?牧師為甚麼這麼說?馬太福音五章卅九節確實這麼說,非基督徒會質疑這種教義,連基督徒恐怕也會覺得:「當個基督徒,有必要這麼窩囊嗎?」
工作上,基督徒必須無條件幫人做白工嗎?
假使沒免費幫人做白工,就不行嗎?
問題:
遇到外包的廠商在案子完成後,想要加上不用給錢的額外工作。
老實說,份量不多時我會就這樣子做了(其實我也不知道這樣對不對)。
人家說吃虧就是福,但有時候吃虧與做白工之間到底要如何拿捏?
最近也遇到接案交件後,對方要我加做東西,因為做白工的部份有延遲幾天因而被罵,甚至是把他自己的過錯推到我身上,要我做白工負責,但卻說的對我寬宏大量,並且要脅我不做完不給錢……..
上帝是否要我們原諒他人時,也要我們無限量做白工呢?
我們在工作上要負責,是否要負責到人盡滿意呢?
常常覺得在職場上真的要有智慧去應對,
可是又常常因為遇到一些會讓人不知所措的事,變得不懂拿捏了。
答:
問題:
第二章「論神和三位一體」中的第一點:「神是……無情慾……」,這是什麼意思呢?
我在《加爾文要義》(加爾文出版社)上冊第172頁,標題為:「聖經說:神後悔是屈就我們有限的理解力」的中間部分讀到這麼一段:「當我們讀到神發怒時,我們不應當認為在神裏面有任何情感,而應當想到,這表達方式是屈就人的經驗,因神施行審判時表面上就如人被惹怒生氣一般。」
看來加爾文的意思是,神是沒有任何情感的,祂是為了屈就人有限的理解,才會在聖經裏寫下那些「看來」祂是有情緒或情感的描述嗎?怎麼區分呢?光是情慾、情緒、情感這幾個字眼,就讓人搞不清楚了。
答:
這是神學上的論述,不是我們想像的那種意思。
有些詞彙,我們會用一般的想法來理解,但其實不是那種意思。
所謂的『上帝無情感』,不是說上帝不會對我們有喜怒哀樂,
因為,聖經裡隨便一找,都一大堆這類描述上帝喜怒哀樂的經文。
神學上說的上帝無情感,是在講『上帝永不改變』這領域的東西。
因此,祂不會像人類那樣,情緒會變來變去、感覺會變來變去、決定會變來變去。
水看到「愛與感謝」,呈現瑰麗完美的六角形結晶;
看到「混蛋」,形成扭曲醜陋的樣貌?
聽到貝多芬的水,結晶光燦暈華;
聽到重金屬音樂,水結晶竟凌亂毀損?
聽到好話,水的結晶變漂亮;
聽到不好的話,水的結晶變不好?
這麼多年了,還有基督徒深信這種資料,還有牧師在使用這種資料,
卻不知道這種亂七八糟,而且嚴重違反信仰的資料,我們根本就不該使用。
這些東西,是來自日本人江本勝寫的書『生命的答案,水知道』。
天主教與基督教有很多重大差異。
有些差異,我們很容易就分辨得出來;
但有些差異,我們卻常搞混,甚至誤以為天主教是寶藏。
『主耶穌的死』就是一例。
對天主教而言,主耶穌的死,他們會花很多時間與心力,去建構『受難的過程』的影像感覺。好比說:
這一站的受難過程是什麼、摹想主耶穌受苦的景象、盡量越逼真越好、、、。
但問題是,這不是正統基督教的搞法;
更嚴格來講,這根本就不是聖經的搞法;
事實上,聖經就是上帝的話,也就是說,這根本就不是上帝要我們做的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