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盡的本分』和『聖靈感動』的差異
基督徒在做事時,我們必須分清楚『應盡的本分』和『聖靈感動』這二者的差異,否則會很嚴重。
我簡單分出四種差異狀況,分別是:
1.應盡的本分:不需尋求聖靈感動,直接訴諸理性運作即可
2. 應盡的本分:不需尋求聖靈感動,就是要去做
3. 可以尋求聖靈感動
4. 一定要尋求聖靈感動
1.應盡的本分:不需尋求聖靈感動,直接訴諸理性運作即可
當我們開車遇到紅燈時,還要尋求聖靈感動,或是要等待聖靈感動,才能停下來嗎?
基督徒在做事時,我們必須分清楚『應盡的本分』和『聖靈感動』這二者的差異,否則會很嚴重。
我簡單分出四種差異狀況,分別是:
1.應盡的本分:不需尋求聖靈感動,直接訴諸理性運作即可
2. 應盡的本分:不需尋求聖靈感動,就是要去做
3. 可以尋求聖靈感動
4. 一定要尋求聖靈感動
1.應盡的本分:不需尋求聖靈感動,直接訴諸理性運作即可
當我們開車遇到紅燈時,還要尋求聖靈感動,或是要等待聖靈感動,才能停下來嗎?
本文由思佳姊妹發表
其實看到前一篇|秋川雅史『千風之歌』影視的連結畫面時我就想到了一個議題〜基督徒如何看「反串」
(請參閱:一個基督徒看秋川雅史『千風之歌』)
在『千風之歌』的第二個連結中搭配的是「寶塚歌舞劇團」
這個在日本歷史悠久的歌舞劇團最大的特色就是清一色由女生扮演
所有扮演男角的女生舉手投足間都必須呈現出男性化特徵
甚至聲音不夠粗厚的演員還需要接受聲帶手術,讓說話和唱歌的聲音更接近男性
這又讓我連帶想起『閹割男高音』
這是一首非常美非常美的歌曲。
詞美曲美,演唱者技巧也很美,很能傳達出那種意境。
我要用這首非常知名的歌曲做『信仰與藝術領域立場』的示範,來分享一些個人基督教立場的看法。
原歌詞是首英詩,作者據說是位思念亡妻的印地安丈夫所寫。
會!
『約西亞卻不肯轉去離開他,改裝要與他打仗,不聽從神藉尼哥之口所說的話,便來到米吉多平原爭戰』(代下35:22)
尼哥是誰?
是埃及王,而埃及並不是信奉耶和華的。
埃及王尼哥說了什麼?
『有埃及王尼哥上來,要攻擊靠近幼發拉底河的迦基米施;約西亞出去抵擋他。
他差遣使者來見約西亞,說:猶大王啊,我與你何干?我今日來不是要攻擊你,乃是要攻擊與我爭戰之家,並且神吩咐我速行,你不要干預神的事,免得他毀滅你,因為神是與我同在』(代下35:20-21)
『後悔了,有罪了』,這不是基督徒常有的表現嗎?
所以,當一個人出現『後悔了,有罪了』的表現時,就表示他是神的兒女?
別忘了,猶大也有這種表現,但接下來卻是『弔死了』!
馬太27章
3 這時候,賣耶穌的猶大看見耶穌已經定了罪,就『後悔』,把那三十塊錢拿回來給祭司長和長老,說:
4 我賣了無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他們說:那與我們有甚麼相干?你自己承當吧!
5 猶大就把那銀錢丟在殿裡,出去『弔死了』。
很多人犯了罪,不會後悔,更別提認罪。
當我們看見教會中各種神蹟奇事、醫病趕鬼現象,就表示這些施行者是得救者嗎?
『他(主耶穌)就設立十二個人,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
並給他們權柄趕鬼。這十二個人有、、、、,還有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可3:14-19)
賣主的猶大,也趕過鬼喔!
所以看到有人能醫病趕鬼,不要以為那就是屬神的人喔!
『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
我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太7:22-23)
在那一天,我們將要和愛我們的主,面對面相見。
那時,我們要如何面對那個為我們死的主?
我們的一生,是否能讓我們坦然無懼的站在祂面前交差?
是否能讓我們也能這樣說出: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提後4:7)?
我們得救全憑因信稱義,行為完全無份於得救的位置,不是靠守住任何一個動作使之或維持得救。行為卻和天上的賞賜及地上的管救有關。奉獻是屬於成聖的範疇,源自對上帝的感恩,真心獻祭呼應與上帝的關係。一個沒有感激及敬畏上帝之心的人,對上帝的關係是值得存疑的。全人奉獻是全然對上帝的信心、忠心和愛心的委身行動,願上帝幫助我們在真理中長進。
陳終道牧師
問:舊約聖經曾清楚說明聖徒的"十一奉獻";但新約似無清楚說明此點。當然新約恩典時代,聖徒一切屬靈標準比律法時代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現今有些教會以十一奉獻為口號,而鼓勵信徒達此目標,我們現在既處於恩典時代,是否訓勉信徒樂意盡力奉獻,較之規定一個標準,更合聖經真理呢?
答:一、十分之一的奉獻,並非起於律法時代。在律法時代之前的應許時代中,亞伯拉罕已實行奉獻十分之一(創14:20;來7:1 ~10)。應許時代實際上可以說得是"舊約的恩典時代";所以現今鼓勵信徒奉獻十分之一,並不與恩典時代之原則衝突。但不同的是:律法下的人奉獻十分之一是因為那是"律法";恩典下的人奉獻十分之一,卻不是由於那是一條"律法",而是由於主愛的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