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尽的本分’和‘圣灵感动’的差异
基督徒在做事时,我们必须分清楚‘应尽的本分’和‘圣灵感动’这二者的差异,否则会很严重。
我简单分出四种差异状况,分别是:
1.应尽的本分:不需寻求圣灵感动,直接诉诸理性运作即可
2. 应尽的本分:不需寻求圣灵感动,就是要去做
3. 可以寻求圣灵感动
4. 一定要寻求圣灵感动
1.应尽的本分:不需寻求圣灵感动,直接诉诸理性运作即可
当我们开车遇到红灯时,还要寻求圣灵感动,或是要等待圣灵感动,才能停下来吗?
基督徒在做事时,我们必须分清楚‘应尽的本分’和‘圣灵感动’这二者的差异,否则会很严重。
我简单分出四种差异状况,分别是:
1.应尽的本分:不需寻求圣灵感动,直接诉诸理性运作即可
2. 应尽的本分:不需寻求圣灵感动,就是要去做
3. 可以寻求圣灵感动
4. 一定要寻求圣灵感动
1.应尽的本分:不需寻求圣灵感动,直接诉诸理性运作即可
当我们开车遇到红灯时,还要寻求圣灵感动,或是要等待圣灵感动,才能停下来吗?
本文由思佳姊妹发表
其实看到前一篇|秋川雅史‘千风之歌’影视的连结画面时我就想到了一个议题〜基督徒如何看“反串”
(请参阅:一个基督徒看秋川雅史‘千风之歌’)
在‘千风之歌’的第二个连结中搭配的是“宝冢歌舞剧团”
这个在日本历史悠久的歌舞剧团最大的特色就是清一色由女生扮演
所有扮演男角的女生举手投足间都必须呈现出男性化特征
甚至声音不够粗厚的演员还需要接受声带手术,让说话和唱歌的声音更接近男性
这又让我连带想起‘阉割男高音’
这是一首非常美非常美的歌曲。
词美曲美,演唱者技巧也很美,很能传达出那种意境。
我要用这首非常知名的歌曲做‘信仰与艺术领域立场’的示范,来分享一些个人基督教立场的看法。
原歌词是首英诗,作者据说是位思念亡妻的印地安丈夫所写。
会!
‘约西亚却不肯转去离开他,改装要与他打仗,不听从神藉尼哥之口所说的话,便来到米吉多平原争战’(代下35:22)
尼哥是谁?
是埃及王,而埃及并不是信奉耶和华的。
埃及王尼哥说了什么?
‘有埃及王尼哥上来,要攻击靠近幼发拉底河的迦基米施;约西亚出去抵挡他。
他差遣使者来见约西亚,说:犹大王啊,我与你何干?我今日来不是要攻击你,乃是要攻击与我争战之家,并且神吩咐我速行,你不要干预神的事,免得他毁灭你,因为神是与我同在’(代下35:20-21)
‘后悔了,有罪了’,这不是基督徒常有的表现吗?
所以,当一个人出现‘后悔了,有罪了’的表现时,就表示他是神的儿女?
别忘了,犹大也有这种表现,但接下来却是‘吊死了’!
马太27章
3 这时候,卖耶稣的犹大看见耶稣已经定了罪,就‘后悔’,把那三十块钱拿回来给祭司长和长老,说:
4 我卖了无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他们说:那与我们有什么相干?你自己承当吧!
5 犹大就把那银钱丢在殿里,出去‘吊死了’。
很多人犯了罪,不会后悔,更别提认罪。
当我们看见教会中各种神蹟奇事、医病赶鬼现象,就表示这些施行者是得救者吗?
‘他(主耶稣)就设立十二个人,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
并给他们权柄赶鬼。这十二个人有、、、、,还有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可3:14-19)
卖主的犹大,也赶过鬼喔!
所以看到有人能医病赶鬼,不要以为那就是属神的人喔!
‘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
我就明明的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太7:22-23)
在那一天,我们将要和爱我们的主,面对面相见。
那时,我们要如何面对那个为我们死的主?
我们的一生,是否能让我们坦然无惧的站在祂面前交差?
是否能让我们也能这样说出: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提后4:7)?
我们得救全凭因信称义,行为完全无份于得救的位置,不是靠守住任何一个动作使之或维持得救。行为却和天上的赏赐及地上的管救有关。奉献是属于成圣的范畴,源自对上帝的感恩,真心献祭呼应与上帝的关系。一个没有感激及敬畏上帝之心的人,对上帝的关系是值得存疑的。全人奉献是全然对上帝的信心、忠心和爱心的委身行动,愿上帝帮助我们在真理中长进。
陈终道牧师
问:旧约圣经曾清楚说明圣徒的"十一奉献";但新约似无清楚说明此点。当然新约恩典时代,圣徒一切属灵标准比律法时代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现今有些教会以十一奉献为口号,而鼓励信徒达此目标,我们现在既处于恩典时代,是否训勉信徒乐意尽力奉献,较之规定一个标准,更合圣经真理呢?
答:一、十分之一的奉献,并非起于律法时代。在律法时代之前的应许时代中,亚伯拉罕已实行奉献十分之一(创14:20;来7:1 ~10)。应许时代实际上可以说得是"旧约的恩典时代";所以现今鼓励信徒奉献十分之一,并不与恩典时代之原则冲突。但不同的是:律法下的人奉献十分之一是因为那是"律法";恩典下的人奉献十分之一,却不是由于那是一条"律法",而是由于主爱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