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8:32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 »
2012年11月29日上帝、耶穌

13,392 views

再談基督人性受造

關於基督人性受造,今天我用「白話文」(大家比較容易理解)的方式,來講解一下。

另外,由於這不是單從幾句聖經經文就可以比較清楚理解,所以我也不使用經文,而是直接講述。

並且,今天我也不做詳細講述,只簡單講解而已。

講到耶穌基督的『神人二性』(耶穌基督是百分之百的神,也是百分之百的人),這是歷史上很重要的教義議題。

當初很多人因為做出錯誤的教導,紛紛被判為異端。

到西元五百年左右,這些重要的教義,好比基督神人二性、三位一體、、,大致都已經成為定論,被寫成信經。

此後,我們其實不需要企圖去建立新教義,或是去做新理解,只需遵照歷代眾聖徒共同傳承即可。

提到基督的『神人二性』,我們就不能不拆解成『神性』和『人性』二個部分來講解。

1.基督的神性

耶穌基督的神性,是聖子上帝,和聖父上帝一樣,是創世之前就有,是『被生』而非『被造』的。

我們看見信經的很多描述,其實,不少都是針對耶穌基督的『神性』部分在描述。

這些,大家都沒什麼問題,也很容易理解。

2.基督的人性

這就是這篇文章所提到爭議的部分了。

我們說的『人性』部分,其實,是一種籠統、廣義的用法。

假使真要區分,可以分成:

a. 人性的外在部分(身體)

主耶穌有和人類一樣的身體,有頭、眼睛、手、腳、頭髮、會小便、大便、會肚子餓、需要睡眠、、、。

b. 人性的內在部分

人雖然是照上帝形象造的,但人類和神有本質上的差異。

好比人會軟弱、會疲倦、有各種性情、、、。

基督的神性和人性,到底如何調和,這不是今天重點。

我們只需記住:

正統信仰所講的,是主耶穌『外在部分』和『內在部分』,這兩種人性部分,通通都是在馬利亞從聖靈感孕之後,才開始有的,不是之前在天上就有。

因此,主張主耶穌『人性的外在部分本來就有』,還是主張主耶穌『人性的內在部分本來就有』,通通都是錯誤。

其實,現今我認為,講述耶穌基督神人二性,最簡單、扼要、清楚的,是韋斯敏斯特信條。

「神的兒子,三位一體中的第二位,既是惟一永遠的神,與父同質同等,及至日期滿足的時候,就取人性,連人性所具有的一切本質,和共有的軟弱於己身,只是無罪;祂藉聖靈的大能,在童貞女馬利亞的胎中用她的本質成孕。所以完整無缺,而又是相異的二性,即神性與人性,毫無轉化,合成或混合,不可分地結合于一位格之內。這位就是真神真人,卻是一位基督,神人間的惟一中保。」(韋斯敏斯特信條第八章第二節)

這裡清楚分成『神性』和『人性』兩部分,

並且強調是在『時候到了』、『在馬利亞胎中』,才取得人性的外在與內在部分。

1. 基督的神性

神的兒子,三位一體中的第二位,既是惟一永遠的神,與父同質同等。

2. 基督的人性

及至日期滿足的時候,就取人性,連人性所具有的一切本質,和共有的軟弱於己身,只是無罪;祂藉聖靈的大能,在童貞女馬利亞的胎中用她的本質成孕。

其實,韋斯敏斯特信條關於基督神人二性部分,只是重申之前的歷代信經而已,不過講得比較簡單、扼要、易懂。

歷代信經中,最針對基督神人二性來講的,是迦克墩信經。

以下列出迦克墩信經的內容:

「我們跟隨聖教父,同心合意教人宣認同一位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是神性完全人性亦完全者;

祂真是上帝,也真是人,具有理性的靈魂,也具有身體;

按神性說,祂與父同體,

按人性說,祂與我們同體,在凡事上與我們一樣,只是沒有罪;

按神性說,在萬世之先,為父所生,

按人性說,在晚近時日,為求拯救我們,由上帝之母,童女馬利亞所生;

是同一基督,是子,是主,是獨生的,具有二性,不相混亂,不相交換,不能分開,不能離散;

二性的區別不因聯合而消失,各性的特點反得以保存,會合於一個位格,一個實質之內,而並非分離成為兩個位格,卻是同 一位子,獨生的,道上帝,主耶穌基督;

正如眾先知論到祂自始所宣講的,主耶穌基督自己所教訓我們的,諸聖教父的信經所傳給我們的」

我們可以清楚看見,迦克墩信經也針對『神性』和『人性』部分做出講解:

1. 基督的神性

真是上帝;祂與父同體;在萬世之先,為父所生;

2. 基督的人性

真是人,具有理性的靈魂,也具有身體;祂與我們同體,在凡事上與我們一樣,只是沒有罪;在晚近時日,為求拯救我們,由上帝之母,童女馬利亞所生;

迦克墩信經講的,和韋斯敏斯特信條講的,是同樣的東西。

因此,我們不管講述者是否使用基督人性『受造』這種詞彙,只要對方講的是下面的內容,就沒有問題,我們就不需去爭論:

基督人性的外在與內在部分,都不是從一開始就有,而是從馬利亞聖靈感孕之後才有。

當然,假使講述者說基督的『神性』『受造』,那一定錯!

但是,講到基督的『人性』部分,只要講述者內容正確,即使對方使用『受造』這種詞彙,也不是錯誤,只是易引發誤解而已。

再強調一次:

重點不是『詞彙使用』,而是『觀念內容是否正確』。

小小羊


謝謝小小羊的進一步解說,很清楚明白!
但我想到一個問題,
主是為了贖人罪而取了人性,
(1)那當祂的人性為人釘死,死後祂復活了,指的也是祂已死的人性又活了嗎?(意即,當說到主死而復活的事情時,指的都是祂人性的部分?)
(2)若是問題(1)的答案為是,那祂復活後升天後,祂仍然保有祂的人性嗎?(意即,主基督耶穌祂的位格,自祂從童貞女馬利亞取了人性的那時起,便在祂的位格裡永恆地擁有神人二性嗎?)

Posted by 韻安 at 2012年11月28日 22:17

韻安的問題,我直接用韋斯敏斯特信條回答:
第八章『論中保基督』
第三天祂帶著受苦時的同一身體從死裡復活;又帶身體升入高天,坐在祂父的右邊,為我們代求;並要在世界的末了,再來審判世人和天使。(8-4)
第三十二章『論人死後的狀態和死人復活』
在末日、、、、凡死了的人都必復活,帶著原來的身體,性質雖異,但不是別的,這身體與靈魂再度結合,直到永遠。(32-2)
義人的身體,將因基督的靈復活得榮,與基督自己的榮耀身體相似。(32-3)

Posted by 小小羊 at 2012年11月28日 22:54

謝謝小小羊! 🙂

Posted by 韻安 at 2012年11月29日 11:44

「人性部分本來就有」很難說得通,因為希伯來書裏有一段經文說到基督「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五章);如果前提「人性部分本來就有」成立,那就代表了基督在創世以先並不完全,也和「神是永不改變」有沖突。

Posted by 路人甲@香港 at 2012年11月29日 12:33

其實,基督神人二性的教義與定論,並沒那麼簡單,不是幾句經文就可以建立起教義,而是經過很長時間眾多聖徒的討論才達成的。
也因此,我不使用『經文』,而是直接講述,並附上信經、信條內容。
因為,任何經文,都沒有決定性的教義建立性,都可以被人用錯誤方式理解。
所以,我們就不需在經文部分花時間傷腦筋。
因為假使幾句經文就能有效駁斥錯誤的話,教會歷史也不會花上百年時間解決基督神人二性的問題。

Posted by 小小羊 at 2012年11月29日 18:52

小小羊好,瑪利亞是耶穌肉身的母親,耶穌(聖子)是上帝,但稱瑪利亞是上帝之母,感覺怪怪的,好像將瑪利亞神格化,可否說明如此翻譯的意函。

Posted by Fran at 2012年11月29日 18:58

不是因為誰特別有聖靈感動而單獨論基督的人性,神也並非不能創造可以不犯罪的完全的人性。基督耶穌不是從受造的人成熟而變成為神,那是異端學說是我們必要駁斥的。
此外很多揣測和假設都沒有聖經根據,反而是基督人性受造說比較簡單易懂,但是只要單獨論基督的人性就很容易因為學說不完全而產生異端,所以神學院有講解三一神論,有講解基督論,而避免專論基督的人性,也很少單獨論聖靈。
重要的是既然神子降臨道成肉身,我們實在找不到理由要把基督耶穌的神人二性分離,那樣會變成好像有一個活該倒楣的希伯來聖經教師被釘十字架,有人稱呼他是拉比,卻密謀要出賣主耶穌。

Posted by 基督徒 at 2012年11月29日 20:15

稱瑪利亞是上帝之母,感覺怪怪的,好像將瑪利亞神格化,可否說明如此翻譯的意函
答:
『上帝之母』這詞彙,一旦不小心使用,會變成高舉馬利亞『地位』。
這就是後來天主教走的路線。
問題是,那當然是錯誤的。
我們注意迦克墩信經提出『上帝之母』這詞彙,是什麼樣的上下文?
「按神性說,在萬世之先,為父所生,
按人性說,在晚近時日,為求拯救我們,由上帝之母,童女馬利亞所生;」
看見了嗎?
上帝之母,是針對耶穌基督的『人性』部分來講的,不是講神性部分。
因此,這裡上帝之母的意思,是在表明主耶穌是完全的人!
這個完全的人,是透過人類的母親生出來的,不是憑空冒出來,不是從以前就有,是真實人類(不是幻影、不是假人)。
透過真實的人類母親,生出一個『神-人』的嬰兒。
這個『神-人』的嬰兒,具有完全的人的性質,又同時是完全的神。
也正因為這裡的「上帝之母』只是用來表明耶穌基督是人類母親所生出來的真實人類,所以我們基督教一般不會特別去強調這個『上帝之母』的詞彙,以免和天主教的拜馬利亞混在一起。
但其實,迦克墩信經並沒有高舉馬利亞,像天主教那樣的意思。
但因為正統信經使用『上帝之母』這樣的詞彙,我們就可以使用,只是要清楚正確的觀念,不能使用錯誤的天主教觀念即可。

Posted by 小小羊 at 2012年11月29日 21:56

其實,老實說,當我看到小小羊您用信條回答,我就知道沒那麼簡單。神學真的不易,信條更是集神學精華而成的,要弄懂也是不易的。所以,我覺得自己真的不足,知道自己還要再加油! 謝謝您! ^^

Posted by 韻安 at 2012年11月29日 22:00

我可以問一個額外的問題嗎?
迦克敦信經的年代,與天主教開始把瑪利亞當作聖母的年代,各是什麼時候呢?

Posted by gem at 2012年11月30日 11:02

迦克敦信經的年代,與天主教開始把瑪利亞當作聖母的年代,各是什麼時候呢?
答:
迦克墩會議是西元四百多年時。
馬利亞問題比較複雜,因為不是一項內容,而是很多項內容,好比:馬利亞終生童貞、馬利亞無原罪、馬利亞生天、向馬利亞禱告、、、、。
基本上,基督教傳入異教地區時,有些異教地區本來就有『女神崇拜』的信仰,
這些地區就很容易轉換標的,變成拜馬利亞。
剛開始,可能只是區域性問題,
後來隨時間演進,還有教義發展,『高舉馬利亞』的情形越來越嚴重。
大致上,中世紀十二、十三世紀之後,對馬利亞的極度高舉,已經非常普遍,變成全面性的了。
十九世紀時,天主教將童貞女馬利亞無罪聖胎的相關教義列為正式官方教義。
二十世紀時,天主教的官方正式會議梵二會議,依然堅持馬利亞的升天、受禮敬、終生童貞女教義。
迦克墩信經的『馬利亞是上帝之母』,這句話重點是在『耶穌基督』,而不是在『馬利亞』。
可是,後來中世紀天主教的發展,卻已經嚴重偏離這句信經的原始意義與重點。
對中世紀天主教而言,『馬利亞是上帝之母』,重點已經成為『馬利亞』,而不是『耶穌基督』了。

Posted by 小小羊 at 2012年11月30日 18:30

迦克敦信經是451AD。其信經中的『上帝之母』 是繼續採用在以弗所會議(431AD)當時正式訂立的詞彙。
這詞彙不是要確定馬利亞的身份地位,而是要奠定耶穌基督的神人二性的「聯合」(union),因為當時面對的一個異端是Nestorianism。當時問題並非在耶穌的神性或人性,這兩性都不是爭論之焦點。焦點在於這二性是如何的聯合(注意:是「聯合」而不是「混合」),Nestorius 認為耶穌的神性和人性是分開的。所以這個詞彙『上帝之母』的「上帝」是指向耶穌的神性,而「母」則是指向耶穌人性(的來源),特以強調耶穌的神人二性的聯合是在馬利亞這個人的腹中開始。信經隨後就解釋這個聯合(hypostatic union)。
『上帝之母』是翻譯自原文希臘文的Theotokos。這字是一個複合字,是由Theos (神、上帝)和tokos (生產、分娩),理解為「分娩出上帝的那一位」。要注意一個重點:信經並沒有用Theomētor (
Theo= 神,mētor=母)。換言之,信經是要減弱母親這詞的其他含義而只特別專注在馬利亞的生產分娩這部分,亦就是要聚焦在耶穌的人性。
起碼到目前為止,天主教官方的教義還未將馬利亞「神化」,聖母論主要是將她「聖化」,但這仍是錯誤的。不獨是因為這個「聖化」(將她逐漸地推上一個高的地位)是沒有聖經的根據,更是因為這個聖母論直接或間接地削弱基督論和救恩論,這是非常嚴重的錯誤。
這個「聖化」的開始只是一個對馬利亞的尊敬,但後來就變質。究竟何時開始,是較難去決定,因為在天主教的「民間/非官方」有不同程度的實踐,所以變質會比較早。其實,很早(三、四世紀)就已經有教父講論一些偏離聖經的學說了,所以這個論可以說是建立在傳統之上而不是建立在聖經之上。如果以官方的教義來量度,(照我記憶)最早的應該是553AD 的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那時確認「馬利亞終身童貞」。

Posted by mark at 2012年12月1日 07:58

如果以官方的教義來量度,(照我記憶)最早的應該是553AD 的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那時確認「馬利亞終身童貞」。
答:
我的資料比較不一樣。
基督教和天主教都接受的大公會議與信條,到西羅馬帝國滅亡前為止。
羅馬帝國原為統一的,但西元286年開始分裂成東西羅馬帝國。
西羅馬帝國在西元476年滅亡。從此之後,只剩東羅馬帝國。
過去的大公會議,是羅馬帝國統一,還有東西羅馬帝國都能派員時召開。
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的教會會議,基本上,越來越中世紀化。
所以大致上,我們可以用西元五百年為分界,之前的會議與信經,我們基督教多半接受;之後的會議與結論,天主教接受,但我們基督教就不接受了。
更詳細講的話:
1.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都接受第一至第四次大公會議
2.天主教、東正教都接受第一至第七次大公會議(基督教不接受第四次以後的)
3.第八次及以後,只剩天主教接受(基督教、東正教都不接受)
第一次: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公元325年)
第二次: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公元381年)
第三次:以弗所公會議(公元431年)
第四次:迦克墩公會議(或稱卡爾西頓會議)(公元451年)
第五次: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公元553年)
第六次:第三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 (公元680年-681年)
第七次:第二次尼西亞公會議(公元787年)
第八次:第四次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公元869年-870年)
第九次:第一次拉特朗大公會議(公元1123年)
第十次:第二次拉特朗大公會議(公元1139年)
第十一次:第三次拉特朗公會議 (公元1179年)
第十二次:第四次拉特朗大公會議(公元1215年)
第十三次:第一次里昂大公會議(公元1245年)
第十四次:第二次里昂大公會議(公元1274年)
第十五次:維埃納大公會議(公元1311年-1312年)
第十六次:康斯坦茨大公會議(公元1414年-1418年)
第十七次:費拉拉-佛羅倫斯大公會議(公元1438年-1445年前後)
第十八次:第五次拉特蘭大公會議(公元1512年-1517年)
第十九次:特倫多大公會議(公元1545年-1563年)
第二十次:第一次梵諦岡大公會議(公元1869年-1870年)
第二十一次:第二次梵諦岡大公會議(公元1962年-1965年)
(依據維基整理資料)
馬利亞終生童貞,可以分成『產前童貞』、『產中童貞』、『產後童貞』。
馬利亞『產前童貞』,這是不管天主教與基督教,通通都接受的。
事實上,西元五百年前的信經所講的『童貞女馬利亞』,也是在講『產前童貞』(也就是處女生子)。
馬利亞的『產中童貞』、『產後童貞』,這是屬於『終生童貞』的教義,則是天主教逐漸發展起來的。
這種奇特的童貞觀念,很早就有,但一直沒有被正式列為信經。
信經的『童貞女馬利亞』,都是指『處女生子』,並沒有『終生童貞』的意思。
像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都有提到『童貞女馬利亞』,但通通都不是『終生處女』,而是『處女生子』。
由於天主教認為教宗諭令地位幾乎等同於聖經,所以,教宗諭令可以成為天主教教義正式成立的條件。
馬利亞終生童貞,最早的正式官方地位文件,應該是西元649年教宗馬爾定一世,
肯定聖母產前、產時、產後童貞:「天主之母終生童貞聖而無玷的瑪利亞,在這近世,不由男于精子而由聖神所受孕的,且在無損於其童身的情況下所誕生的,即由那產前產後絲毫無損童身所生的(那穌基督),就是那位在萬世之前,特殊而真實地、由天主父所生的天主聖言……。」(參閱施安堂譯「天主教會訓導交獻選集」第五○三條)
http://newhamg.myweb.hinet.net/17/page17-26.htm
後面的教宗,則繼續發展馬利亞的其他教義,但終生童貞部分,只是重申這份諭令而已。
也可參考『教宗庇護十二世論天地母皇通牒』(1954-09-11)
文中說:
「例如:第七世紀,教宗瑪爾定一世曾稱聖母為「我等光榮之主母,卒世童貞者」」
http://archive.hsscol.org.hk/Archive/database/document/P143.htm
至於其他教父的言論,則無法單獨成為天主教正式教義的依據(因為各教父意見並不一樣M且言論地位沒有教宗諭令的地位),所以不再列出。

Posted by 小小羊 at 2012年12月1日 11:33

抱歉,我是沒看懂嗎?為何說馬利亞終生童貞?
馬利亞後來不是又生了約翰、雅各嗎?

Posted by song at 2012年12月1日 16:26

馬利亞後來不是又生了約翰、雅各嗎?
答:
這是基督教的說法。
基督教說那是主耶穌的『親兄弟』;
天主教說那是主耶穌的『表兄弟』。
為何說馬利亞終生童貞?
答:
那是複雜的教義發展,不是單純聖經依據,在此也不多做講解。
我們要有個觀念:
基督教——-唯獨『聖經』(只有聖經才能當建立教義的依據)
天主教——-『聖經』和『傳統』,都是建立教義的依據。(所以,教宗的諭令、各種傳統、、、也可以拿來建立教義)
雖然對基督教而言,天主教的瑪利亞教義非常不合聖經,
但他們其實有一套很合理的解釋與依據。(當然不是用聖經來解釋)
我們基督徒不接受任何不合聖經的東西。
但我們不能認為人家的理論都很非理性。

Posted by 小小羊 at 2012年12月1日 17:30

按天主教的官方教理,第500條指他們(馬太福音13:55)不是耶穌的親弟弟,不是馬利亞的兒子。他們是「那個馬利亞」(馬太福音28:1)的兒子。而這位馬利亞是耶穌的門徒,亦是耶穌母親馬利亞的近親,所以按猶太人傳統,他們可以算是耶穌的弟兄。

Posted by mark at 2012年12月1日 17:46

最困難的部份是為何從人的母腹生出的是神的兒子?
很多人就採取耶穌基督是一個有崇高道徳精神的宗教修行者這種立場,並且相信基督教的「道成肉身」教義是為了合理化崇拜聖人的宗教傳統。可以這樣說持如此立場的相信自己是真正的「改革者」,意思就是說基督教是很迷信的。
這是深不見底的海溝把人分開到救恩的另一邊,唯一的方法是不要被捲下去永遠不見天日,而這只有神辦得到。神就像遠處的那道光線,而你必須明白自己正在沉淪。

Posted by 基督徒 at 2012年12月2日 00:04

思想耶穌的神人二性,在我看來,是神學的實踐層面中最重要的一環。
如何明白耶穌基督在世上一切言行生活與生命的總括,就全在怎麼從神性與人性的角度來思想。
若基督只有神性,那就可以推說這些行為只有神才做得到,人做不到,救恩就不算數,只是上帝在自導自演,人到最後還是要靠自己才得救;
若基督只是個人,那更糟糕了,就是說人可以步步到位,成就神的律法,給那些靠行為想上天堂的人充足的理由不信神的恩典。
若說基督的人性需要神性來輔助才能成就,那也沒多好,代表我們是沒盼望的,因我們沒有那神性;
若說神性需要人性來成就,不就又回到了神人合作論?
但我們卻可在軟弱時,看見基督的人性在世上,會同樣地軟弱,但祂得勝;在困境時,看見基督的神性在掌權,祂行大事不可測度,行奇事不可勝數;更在仇敵的苦待中,看見基督在我們之先,用上帝的愛來回應;在迷惑人的利益與情感中,見父的旨意與真道永不動搖。
但思想基督的神人二性,也叫我常常想一個問題,希望各位能不吝再指教。
我常常想,耶穌基督在每個禱告中,特別是在客西馬尼園中,祂怎麼與天父溝通呢?
是從神性層面來說,祂直接與天父溝通;又或者祂是從人的層面來說,藉由明白天父旨意的聖靈,與天父溝通呢?
更深層來說,我們當如何在每件事看待祂與我們相同之處,與耶穌基督與我們不同之處呢?

Posted by gem at 2012年12月3日 11:01

官方教理、對方網頁、電話傳真、會議紀錄、講座、、、、都是顯示出所說過的內容的種種證據。對方能在各場合各媒體有好的整理及清晰表達是好的,但不因為整理得體、陳述週詳,內容表達得夠專業完美,就等於其教導、宣示及申言就是正確的或可接受的。
我母親的一位從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她和前同居男友珠胎暗結,騙她的丈夫「食死貓」。那時我和弟弟才約十歲,一眼就看出姨姨的當時約四歲的女樣子和她的哥哥「一摸一樣」樣;我和弟弟只在更年少的數年前見過她的哥哥一次。後來母親告訴我們原來姨姨也擔心,她早一眼看出:「大穫,怎麼會這麼似(他)的!」姨丈並非笨蛋,他知道女兒不是他的,他告訴我的母親他深愛姨姨。兩父女到現在感情很好,女兒很愛惜爸爸我姨丈。
這 不 是 木 匠 的 兒 子 麼 ? 他 母 親 不 是 叫 馬 利 亞 麼 ? 這 不 是 木 匠 的 兒 子 麼 ? 他 母 親 不 是 叫 馬 利 亞 麼 ? 他 弟 兄 們 不 是 叫 雅 各 、 約 西 ( 有 古 卷 : 約 瑟 ) 、 西 門 、 猶 大 麼 ?
很明顯,眾人都看得出這個馬利亞是生耶穌基督的那個,而不是另一個。他弟兄也就是耶穌基督的弟兄,生耶穌基督的那個馬利亞所生。
天主教必須要提供合理的証據去指出這馬利亞是另有真人。另外,不是提出其其他經文去移形換影就是証據,否則這是不合理解經去建立聖經沒有的教義。

Posted by orange at 2012年12月3日 14:57

耶穌的神人二性不是分開的。如果是分開(如異端 Nestorianism 的主張),我們就可以容易地將耶穌的言行區分得清清楚楚,那些是神性表達,那些是人性表達。(但聖經並非這樣的啟示我們,並非記載「耶穌的神性在他的人性外是如此如此的說這個作那個」)
耶穌的神人二性亦不是混合的。如果是,我們根本不能區分兩性的分別。
按聖經的記載,是神人二性的「耶穌」在說這話作那事,顯示是一個Person(=用在迦克敦會議的希臘字 Hypostatis),亦就是耶穌的神人二性的聯合。我們有時可以比較清楚看見分別(以致我們可以明白聖經中某部分的記載),但大部分時間卻不是容易的看出分別。
我以為,我們無需刻意的去分別耶穌的各個言行。如果強行去推測,會容易走向 Nestorianism。
我看不出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祈禱和他在別的場合的祈禱有什麼本質分別。
每一次當耶穌祈禱,是祂的神性直接地向天父祈禱,或是是他的人性籍聖靈向天父祈禱?
我看,兩者皆有,兩者皆同時進行,因為是神人二性的「耶穌」在祈禱。
而從希伯來書五章前後來看一幅較大圖畫(=大祭司) ,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祈禱是比較強調他的人性吧。
但我又以為,耶穌的祈禱「途徑」並不是基督徒的關注點,關注點乃是耶穌如何的恆常籍祈禱去依靠天父。
最後,雖然基督徒沒有耶穌的神性,但基督徒有聖靈內住。又雖然基督徒沒有耶穌的無罪人性,但基督徒有重生後的新生命。所以,基督徒能夠效法耶穌基督,跟隨祂的腳蹤行,以他為榜樣 。

Posted by mark at 2012年12月3日 17:08

基督神人二性主要是從聖經得出描述關於道成肉身的聯合的方面。聖經裡上帝降身為人以無罪之身受死代贖,無罪才夠資格及才能符合義代替不義滿足上帝的公義。100%是人100%是神是一個難解的奧秘,真實存在,但不是神性混合人性的另類人間思哲的神論從而從實踐裡現活出神性的民間式神論。基督本來就具神性。

Posted by orange at 2012年12月3日 17:53

謝謝mark弟兄,與小小羊、基督徒弟兄在小弟愚拙的問題上,給予詳細的解釋與寶貴的信息。
若將基督的神人二性分得太清楚,會走入 Nestorianism(涅斯多留主義)的異端錯誤中(即二位二性),但聖經中並未說基督有兩個不同的位格,這也是我所相信的教義(即一位二性)。
但誠如 mark 弟兄所說,"耶穌的祈禱「途徑」並不是基督徒的關注點,關注點乃是耶穌如何的恆常籍祈禱去依靠天父。"
能分辨一件事情真正的重點在哪裡,而哪裡多想了就是鑽牛角尖,這真的是我當好好地學習的地方。

Posted by gem at 2012年12月4日 00:57

日志信息 »

评论已关闭。        

相关日志 »

1条评论

抱歉,评论被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