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8:32 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 »
2012年10月10日教会流行观念

9,244 views

发问:礼拜语言分场、设翻译、讲道长短

问题:

看罢你异质性合一礼拜的提醒,十分明白这是每一个基督徒应有的态度,我们万二分希望每一个教会会众都能做到这点,但事实上,这好比是缘木求鱼,我们是海外的教会,就教会崇拜已分英文,国语,粤语三种,每当联合崇拜的时候,虽然有即时翻译,但人数还是减少,除非有聚餐,或特别活动则例外,若是长期合一崇拜,恐怕有点难度啊!我们教会会众多是长者(粤语堂),为了怕他们身体的软弱,和不耐烦,讲道不能太长,又不能太深,所以影响了其他有需要的会众,故我才有分开慕道和成长的讲道这构想,怕也是空想而矣。作为教会里工作的一份子,当然希望牧师讲道轻松幽默,会众能先留下来,再在其他活动如查经小组,团契,户外活动等等,慢慢紏正他们的心态,虽然真的是很慢,但总比他们不留下来,那就一点机会也没有了;当然,我们不能本末倒置,弃真理而就幽默,否则我们所做也是白做了。在今日的电子时代,人们的耐性比以前大幅降低,讲道的风格,能否作出合理的改变呢?或是我的信心太小?愿主祝福你!

发问:礼拜是否该分开慕道与成长的讲道比较好?

答:

1.我们是海外的教会,就教会崇拜已分英文,国语,粤语三种

答:

这种情形,和台湾不同。

台湾是人人都懂国语,海外则未必人人都会英语。(以美加纽澳来讲)

特别是老年族群,听不懂英语的移民可能比年轻族群更高。

而香港族群,听不懂国语的也不少,正如国语族群听不懂粤语一样。

所以,海外教会除英语以外,另设国语、粤语需求的礼拜,并非绝对不行。

这种情形,不是我讲的异质性合一礼拜的状况。

2.讲道翻译

答:

事实上,这是很好的方式,可以达成异质性的合一性礼拜。

当然,设讲道翻译,一定有缺点,好比时间的消耗、气氛较难营造、不宜做太多种翻译、、、。

但是,至少在达成异质性合一礼拜的状况下,同教会不同族群设翻译,已经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式。

3.虽然有即时翻译,但人数还是减少

答:

教导是很重要的!

正因为信徒无知的很多,所以教导非常重要!

很多信徒做错事,是因为他们所做的,自己不知道是错的。

即使知道是错的,也不表示是很清楚知道,反而常常只知道皮毛理由而已。

这样是不够的。

园地很努力教导很多正确观念与教义,当然很多人嗤之以鼻、当垃圾一样。

但是,也一样有很多弟兄姊妹听下去、学起来,而且认真努力去做了。

好比说,我们园地就教导过圣礼(洗礼与圣餐)的重要性,这时,很多弟兄姊妹对这两种圣礼,就不会当成可有可无、单纯纪念的无意义事情。

相反的,看重这两种圣礼的重要,而且只要有机会就尽量守圣餐,就会成为很多人看重的事情。

又好比说,我们园地也教导过未受洗礼者不应领圣餐,以免招致处罚。

之前很多弟兄姊妹不知道这种严重性,所以当然会无所谓。

可是一旦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大家当然自己就比较不敢乱来,也不敢随便较教会乱来。

举这两个例子,是要说明教导是何等重要。

‘异质性合一礼拜的重要性’,坦白说,教会对这部分的教导与追求,恐怕都太少!

既然教会不太教,甚至教会还不断发展异质化,信徒怎会在乎这么重要的事?

4.我们教会会众多是长者(粤语堂),为了怕他们身体的软弱,和不耐烦,讲道不能太长,又不能太深

答:

讲道长度的长短,是没有关系、不要紧的。

因为,这不是绝对真理,而是相对领域。

长的讲道,有长的好处与缺点;

短的讲道,有短的好处与缺点。

这都没关系。

5.讲道不能太长,又不能太深,所以影响了其他有需要的会众

答:

其实,有很多管道可以找草料,不是吗?

假使学生读书,只读教科书不读参考书,我会觉得很不可思议。

同样的,假使青壮年族群对于草料的吸收,都只靠教会礼拜讲道的话,这是很严重的事。

礼拜的‘讲道’,绝对很重要。

但是,当我们把这重要性拉高到太高的程度,变成自己吸收灵粮的唯一重要来源或单一来源;

当我们把牧师的讲道当成判断教会好坏、选择的唯一依据时(不涉及偏差讲道那种);

我们恐怕已经走错路了。

其实,以青壮年族群来讲,我们活在这时代,是很幸福的时代。

太多工具可以用来帮助我们吸收好的灵粮了,不是吗?

网络上,轻易就可以读很多好的资料。

这些都是我们可以用来弥补教会讲道不足的工具。

我现在的教会,组成份子几乎都是老年人。

牧师讲道内容偏向简单化,也不长。

我随便一篇文章,难度恐怕都比我们教会牧师讲的难。

教会有翻译,把台语讲道翻译成国语。

教会由于成员老年化,住的也不近,所以周间没有聚会。

但是,那又如何?

我还是觉得这教会很棒!牧师很努力照顾小羊!

肢体之间,表面上来看,淡淡的,不是见面就会热情拥抱的甜如蜜;

但是,会友发生私人问题时,不少会友会愿意伸出援手与帮助。

维持那种异质性的合一礼拜,真的很重要啊!

那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必须很辛苦努力去做才能维持的。

我深知,这种想法,和现今很多教会况状不同。

但是,我一直认为,只要有这种观念与理念,我们就比较会将这观念放在心里,

未来遇到关于礼拜的状况时,我们会有更努力的支持。

6.在今日的电子时代,人们的耐性比以前大幅降低,讲道的风格,能否作出合理的改变呢?

答:

这是个好问题,但我没有答案。

毕竟,这是相对领域,不是绝对真理。

我没办法做出定论性的教导,只能提出我个人的分享。

我们园地所处的环境,完全符合你说的条件:

电子时代,人们的耐性比以前大幅降低。

现今的流行,是Facebook之类轻薄短小的工具。

大家喜欢的,是打屁聊天、八卦好笑。

教会流行的主题,绝不是所谓“沈重”的基础教义,而是各种所谓“实用性”的流行。

但是,我是抱持很单纯的心来做这件事:

教会现今流行的路线,是错误的!

基础的教义,是重要的!

我宁可没人来读这园地文章,也要传讲纯正的道。

所以,大家可以发现,我们这里不去追随流行趋势,而只专注传讲古旧的教义。

努力尽本分,成果就是上帝主权了。

成果是什么?

是超乎我预期的!

因为超过我想像的众多弟兄姊妹,来到这园地,而且被装备,变成上帝精兵。

但假使没这种成果呢?

假使一直没有人要来读呢?

那不过是求仁得仁罢了,没什么。

因为,我一开始设立这园地,就抱持这些心理准备了:

挪亚传福音很多年,只救了一家八口;

以赛亚、耶利米传福音,没人要听。

我不是乐观的人,

相反的,我很悲观。

对于世界、国家、社会、教会、、、、,我通通都很悲观。

但是,那不影响我积极努力尽本分的态度。

对我而言,或许可以用一个画面来描述:

假使明天是我寿命的结束日,我今天要做什么?

很简单!继续做我本来该做的事!

该上班时就上班,该整理文章上传园地就上传,该照顾家庭就照顾,看电视时照看,上厕所照上。

所以,在今日的电子时代,人们的耐性比以前大幅降低,讲道的风格,能否作出合理的改变呢?

或许我的实际经验,可以提供参考。

这不是说我们不用管需求问题,也不是说自己爽就好,更不是说不能做出妥协,

而是说———-我们坚持什么,妥协什么?

为了妥协,我们要牺牲到什么程度的坚持?

为了人数,我们要迎合世界到什么程度?

这些,我没有标准答案。

大家照自己从上帝来的领受,努力尽本分便是。

小小羊


海外华人教会,欧洲和日本可能有特殊的历史文化环境的因素,在某一个时期有大批的移民建立了华人社区,北美洲在中港台经济成长、政治改革开放的这半个世纪,“新移民”形成了广大的华人社群,同时在语言(方言)文化风俗及政治的意识形态上仍然向下一代传递了差异性的特质,这种文化层次的影响力对于同宗派立场教会的合一敬拜有较多的负面作用。二十世纪初期开始发展的灵恩运动和成功神学、积极思想(已经深化到邪术的层次)的影响如同海啸,淹没的范围是跨越宗派的。
在之前还没有彼此互联的互联网传通讯息的时代,传福音的人要远渡重洋到各个地区建立教会,今日仍是如此。美国东岸从华盛顿特区到纽约市有快速的航空、铁路和公路的交通网络,距离更近的台湾的岛内西部大城市和东部山区的教会之联络,可能比美国的东西岸的距离还要遥远,对很多信徒而言,离开一个地区等于是要面临“改宗”的风险。
灵恩运动的快速发展,以台湾为例,岂不是也扮演了跨越族群文化、沟通服务新移民的角色?可见福音与文化的问题我们遇见的是“正反不合”而非“正反必合”,灵恩运动高举“耶稣”之名看似超越了种族文化,实质上却是在摧毁了一个地区教会的文化传统、终结了一个世代之后,把新的世代带向茫然虚无的境界,这种宗教的形式和曾经从欧洲流行到全世界的“存在主义”颇为类似,灵恩运动的动机、目的和方法之间有本质上的矛盾,这不是数量可以解决的。

Posted by 基督徒 at 2012年10月9日 23:24

小小羊弟兄您好,
谢谢你不厌其烦解答我的疑惑,来了这网站,确实令我长进了不少,得益良多,愿神祝福你。
原来你的教会也有老化的现象,但不知道你们在处理接班人的方向是如何呢?
我们教会因为长者比较多,教导上时常有顾此失彼之虑,若太长太深,怕长者不耐烦,但反过来,年轻的(我指大慨五十以下)又会觉得淡如水,当然,如是旧会众的话,可以鼓励查经灵修,但对吸引新的成员,便不是这么容易。现时我们的做法大慨比例是长者七,年轻者三,当然不是硬性规定,加上资源的限制,只是没有辨法的辨法而矣。
教会的目的是牧养羊群,亦要广传福音,倘若教会严重老化,便失去了原来的目的,故我们核心小组正伤脑筋如何使我们的教会年轻化,更加有生气,初步构思,是多辨一些年青人的活动,伸入社区,帮助一些新移民的计划,未知小小羊兄可有其他良方妙策补充?这不是真理的问题,希望不会阻碍你的时间。
主内
Gnaijb

Posted by gnaijb at 2012年10月11日 14:49

1.原来你的教会也有老化的现象,但不知道你们在处理接班人的方向是如何呢?
答:
我不是教会权柄单位,所以不过问这种问题。
2.如何使我们的教会年轻化,、、、未知小小羊兄可有其他良方妙策补充?
答:
没有绝对做法,各教会状况也不同,只能努力而已。
不过,在此我要提出一个很尖锐而严肃的问题:
教会能不能死?
我这里指的教会,不是无形的教会,而是有形的实体教会。
实体教会,会不会死?能不能死?
二千年来的教会历史,清楚告诉我们答案:
教会当然会死!教会当然能死!
差别只是是不是死得其所而已。
马偕博士在台湾,当初设立的教会,大约一百间左右。
如今依然存在的,可能不到十间。
其他的,都死了。
实体教会会死,不表示信徒通通都消失、断绝。
圣经使徒行传里,教会受到大逼迫,信徒四散,但不表示信徒就消失、断绝。
有时,一间实体教会服事完那一世的人之后,该睡的时候,就该睡了。
上帝会兴起更合适的教会,来服事另一世的人。
基督教的机构也一样,有时,该睡就该睡,不需苟延残喘。
教会如何吸引年轻人?
我个人是站在‘先知道教会可以死’的立场,在这立场上,努力去做。
这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
1.假使教会死了,我不会觉得天塌下来了。
2.既然教会可以死,我就不须为了拼命让教会活,用不合圣经的方法来企图使人数增加。
多少教会为了使老年化的教会活下去,为了使人数增加,采取的方法是什么?
就是走灵恩、走成功神学、引进敬拜赞美、敲锣打鼓、、、、。
这样带进来的人数增长,有用吗?
要比人多?
基督教在西元三百多年变成罗马帝国国教以后,人数马上暴增!
结果是什么?
得救的人数比例,马上暴跌!
黑暗时代长达千年!
初代教会信徒,不就是抱持必死的决心来信主的吗?
或许,现在的教会,也该抱持必死的决心,来解决成员老化的问题。
也就是——–宁可死,也要走在纯正的路线上,不媚俗来争取人数的增加。
万一有一天,台湾所有教会都走灵恩、成功神学,我找不到教会去的时候,怎么办?
很简单!回到最原始的家庭型态的教会便是!一如挪亚一家八口一样。
我一家老小,自己成立教会,自己在家里举行礼拜,并欢迎有志的弟兄姊妹一起来。

Posted by 小小羊 at 2012年10月11日 23:36

我相信这天的来临是必然的,只是一个迟早的问题。
在那天,敌基督正面逼迫教会,假先知以“包容”为名推动普世宗教大合一,在这种软硬兼施的形势下,真教会就关门,仍开门的是一些已经在福音上妥协了的教会。那时,我想真基督徒会是以家庭聚会形式为主。

Posted by mark at 2012年10月12日 19:38

日志信息 »

评论已关闭。        

相关日志 »

1条评论

抱歉,评论被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