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8:32 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 »
2010年10月13日教会流行观念

8,137 views

发问:关于教会做慈善的界限?应该如何把关?

这是篇很严肃又很尖锐的问题与分享。

碰触的,是很复杂的基督徒爱心、智慧的分辨、资源的分配之类的问题。

我征得发问者同意,并将一些私密部分改写。

请大家先仔细阅读这篇比较长的问题与状况。

问题:

我想请问一下关于教会做慈善的 “界限”,应该如何 “把关”?

之前在某篇回应里,看到小小羊回应说到穷人有很多是因为自己没有遵守圣经的教导才造成的,我真的心有戚戚焉。

在社会工作就有很多理论是在探讨 “贫穷循环”,”贫穷文化”,社会排除等等,而且大部份人会同意社会工作的起源,和基督教教义有很大的关联。

例如 1814AD有位苏格兰牧师 Thomas Chalmer 就提出

1. 个人自助 → 2. 家庭互助 → 3. 社区互助 → 4. 富人帮助 的顺序。

但随着时代演进,贫穷归因也开始由个人责任转变到社会责任 (是社会结构不公平,导致他们缺乏机会),

所以我自己本身在看这些 “弱势家庭” 时,真的会很矛盾。

不过说到底,我毕竟还是比较偏个人主义,觉得个人还是要为自己负责,而且我对弱势家庭的小孩一直有个期待:

希望他们要有 “羞耻心”,要有 “骨气”,要有自立的志气。

我待的教会和某社福机构有合作举办 “弱势家庭儿童课后辅导班”,主要是为这社福机构认养的国小学童提供免费的课后辅导,由义工来担任陪读的工作。

班上有20位同学,但真正是这社福机构认养的只有 8~10位,

其余的学生有的是未达认养标准,但牧师愿意提供帮助,所以就进来了。

我一开始去课辅班,牧师是要我教某位疑似有学习障碍的小三女生(她小三了却连注音符号还不会,因为看不懂,也不会唸,所以无法自己写作业)。

一周四天密集教了她四个月,到最后我真的放弃了,因为她实在太会跟我要东西了,感觉上是个专业的乞丐了(兼骗子)。

其实她们家是有3、4 个以上的年轻人,但都没有认真在工作,家里有多重的问题。

以下是她对我讲过的话:

“老师,你看我的鞋子破了一个洞(然后一直看着我) 、、、”。

“你带来的那些水果啊,等一下有要…有要…(她低头) 、、、我们家很可怜,都没钱买东西吃,我们家的东西都是别人给我们的”。

事后想想,她的动作、表情、说话、时机都配合得刚刚好,一整个就是相当精准的 “表演”,每每都勾起我的怜悯。

但每次给了她东西再观察情况,我都会非常非常的后悔,觉得自己给的东西只是更助长了她(们)的懒惰,后来才慢慢学习克制。

最后这小孩竟然连 “我们全家人都有受洗” 这种话都讲出来了。

但是她讲这话的前一个月,她们家有人过世,我和教会的人有去哀悼,她们家是折莲花烧金纸,而且灵堂还摆了很大的佛像,又,和会的受洗名单并没有她们家。虽然知道她有学习障碍,表达和认知能力有问题,但对于她讲那句话我真的非常 care,对她及她家人的厌恶突然整个满出来,再也无法忍受,后来就跟教会说我不想教她了。

在我当义工老师的过程中,最令我感到不舒服的还有 “家长的心态”,感觉上她们 (大多是女性同胞们,唉~) 把教会当成免费的托儿所:

当教会并没有提供活动的时候,他们还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小孩放在这里,有的甚至不会事先跟同工讲,或是即使同工都讲明了那个时间教会没有人在,她们也不管,硬是要把小孩载来放著。

之前那个小三女生,她家人礼拜六早上载她来参加儿童主日,然后下午三点多来载她时,还问同工说:“给她吃晚饭了没?” (那次同工就发飙了。)

这小孩还曾经用教会的电话,打给她表妹 (她没朋友) 聊天聊了快一个多小时,让一些同工快气炸了。

现在有个单亲妈妈带着两名都有学习障碍的女儿,一个今年升小学高年级,一个今年上国中,不知道她们是从哪里得知教会有提供免费课辅,自己找上门来,后来世展决定给她们开案。

知道她的情况很可怜,当然我们都会说欢迎来参加主日或其他活动,结果这个妈妈还真的都会载两个女儿来参加,不过她本人只是接送,并没有参加。

星期日她女儿就被载来 “坐礼拜”,昨天我坐在她们中间,非常明显可以看出来她们并没在听,到中间姐姐直接说她要去楼下玩,妹妹则用尿遁方式也下楼了。妹妹跟我说她们已经来好几个礼拜了,每次都是在这里用餐,然后妈妈到三点半会来接她们走。

从她们的行为我知道她们连 “慕道友” 都不算,只能算是 “不信者” (我不喜欢用外邦人这个词)。

而且有件事让我觉得很夸张,当我说我要走了,妹妹还很天真跟我说:

“老师你不留下来吃午餐吗?这里都会供餐耶——————一定会。”

我真的不知道她妈妈是怎么跟她们讲的,好像把教会当成免费托儿所,而且还供餐哦!

后来我就很严肃地教训她们一顿:

“教会是教导大家认识上帝的地方,不是免费的托儿所,你们的情况是不得已的,但是教会并不是理所当然要供午餐给你们吃的,你们心态要改变,要懂得感恩,知道吗?”

当时姐姐还扁嘴,一副很不爽的样子。

事后想想觉得自己讲得太直接了,蛮伤人的,但我觉得她妈妈大大的错了。

她这样只是教她女儿贪小便宜,利用别人的爱心。

以后她们大概会一直在不同的教会间轮转吧?!

因为教会的人很有爱心,她们可以待到直到有教友看不下去,说了她们一顿,她们才会换教会。

而且,她们大概永远也学不会 “要敬畏上帝”,因为对她们而言,教会只是个有免费资源的地方,只要乖乖的不要吵闹,跟着大家做出祷告的样子,就可以待一整天。

在世道不好的时候,这种情况好像越来越多,尤其是教会提供免费的资源,更是很多妈妈们都会 “呷好道相报”,(例如自作主张带邻居小孩来课辅班要求同工收她),不但造成同工的困扰,及过重的负荷,也间接造成了福利依赖的问题。

但是,像我那样直接教训她们,好像没立场也违背了圣经的教导,真的好为难。

教会要做善事,但是教会和福利机构应该要有所区分吧?

请问小小羊对于这样的情况,圣经里有什么教导呢?

应该要怎么用圣经的话来做为区分的依据呢?要怎么避免 “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 ?

~~~~~~~~~~~~~~~~~~~~~~~~~~~~~~~~~~~~~~~~~~~~~

答:

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但没有简单的答案。

首先,我必须先讲一个观念:

没有智慧的爱心,是严重不当的!

这种爱心,不仅造成资源的排挤,而且会变成帮助魔鬼做事工。

因为,将一块钱拿去不当的地方做事工,就会使真正需要帮助的为上帝做事的事工少一块钱。

资源有限,欲望无穷。

假使资源是无限的,那么,我们或许不太需要筛选;

但正因为资源是何等有限,所以不能不仔细筛选、设定界线。

假使,管家不用‘管’,那何必管家呢?

而管家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圣经观念,更是人人都必须具有的观念。

我们人人都是上帝管家,任何机构、教会领导者也都是上帝管家,而且责任更重。

既然是管家,就必须善尽管理责任,未来上帝都会审问,详细检查我们管理的状况。

当然,我不是说身为管家,就必须用世界文化的各种管理观念来进行。

当今世俗的管理文化,很多都是建立在非常功利、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的观念下的产物。

这种管理观念,很多都只看数据,不问是非善恶,以成败论英雄。

圣经里的管理,可不是这样!

上帝要的管理,是‘尽忠职守’。

至于结果,不是用人数多寡、数据多少来论英雄。

但是,话又讲回来,虽然上帝不是用世人眼中的成败论英雄,

但上帝可不是笨蛋!祂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是表面尽忠内心懒惰,还是真的善尽管理本分,祂可清楚得很!

事实上,那种‘不设限的爱心’,表面上来看,好像很有爱心。

但问题是,这其实正反应出我们的自高自大。

哥林多教会对犯乱伦罪的会友看似“很有爱心”,不敢谴责、不敢处置,

结果保罗对这现象,不是称赞他们的所谓“爱心”,而是严厉责备教会‘自高自大’。

主耶稣是神的儿子,能行神蹟奇事,终生无罪。

但是,当祂在世上传道的那三年多,祂也不过以犹太地区为主要传教地方,不去埃及、不去中国、不去非洲黑人、不去美洲印地安人那里传,虽然那里有许多等待拯救的灵魂。

难道保罗没爱心?

难道主耶稣没爱心?

难道上帝没爱心?

所以,我们比上帝更有爱心?

我不是说教会对犯错者必须很严厉,更不是说不用去其他国家民族传福音,请不要误解。

我要讲的是:

假使我们超过自己能力、越过应有分寸,然后认为这样才叫有爱心,那我们是中了世界的毒!严重高估自己能力,以为自己比上帝还更厉害、更有爱心。

当然,慈善部分,有时更复杂,还涉及信心问题。

我们常可听见一些慈善事工的见证,讲述上帝如何眷顾他们,在他们急需金钱时给了一笔神奇的资助。

有些伟大的慈善基督徒,更是终生不募款,完全等候上帝。

这都很好,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这样做慈善。

假使上帝没给我们这样的信心,没给我们这样的呼召,我们擅自这样做,

那是试探上帝!僭越上帝主权!

也请不要误解,我也绝对不是说我们有多少钱只能做多少事、完全诉诸现实、都不需期待仰赖上帝神蹟性的金钱帮助。

事实上,基督徒之所以成为基督徒,就因为我们绝不是只看眼前、只凭眼见、不问信心。

但是,讲这些,是要大家记住一个很重要的观念:

进行慈善时,谨慎评估自己能力与负荷,不要僭越上帝主权去试探上帝,是很重要的。

我们承认自己只是有罪有误的人,

我们承认自己能力力量都很有限,

所以,我们谨慎评估,努力去做,倚靠上帝大能,但随时检讨。

太多教会与弟兄姊妹进行慈善事工时,其实,诉诸‘内心感觉’的多,真正‘理性评估’的少。

当然,大家都常会美其名将这些内心感觉称为‘圣灵感动’。

但是,内心的感觉,就一定是圣灵感动吗?

内心的感觉,可以来自圣灵、来自邪灵、来自自己。

更多的时候,其实与圣灵邪灵无关,根本就是来自自己而已。

而那些来自己自己的,其实,我们不过是在自我催眠,自我感觉良好,以为那是来自上帝罢了,

事实上,诉诸‘个人感觉’,更多时候的同义词,根本就是诉诸‘个人冲动’。

我们常说的‘圣灵感动’,很多时候,搞不好根本都是‘个人冲动’,但我们还以为那是圣灵。

因此,我们不要随便妄称上帝名号,轻易宣称那是上帝来的感动。

妄称上帝名号,可是十诫第三诫的重罪。

正因我们敬畏上帝,所以我们不敢随便妄称自己内心的感觉就一定是来自上帝。

也正因为我们不确定那是不是来自上帝,

所以我们当然要对自己内心的感觉小心评估。

一旦涉及‘评估’,这时,就不可能不使用‘理性’。

不要以为理性一定和感情发生冲突,

事实上,真正来自上帝的东西,是可以经得起理性检验的。

因为,圣灵是真理的灵,是带我们的理性、感情、意志、良心、、、,都回归真理。

济助贫困,是上帝命令!

很多教会对于这点,非常严重不足!

这是我们基督徒很大的亏欠,对不起上帝。

但是,我们必须济助贫困,可不表示我们就‘必须’,或是‘可以’‘没有智慧’去进行!

很多济助贫困的教会或弟兄姊妹,在智慧部分,原谅我这么严厉的讲:

简直到“白痴”的程度!连一点智慧都没有!

要如何有智慧?

这很难讲述,因为很复杂。

但是,‘小心评估’这四个字,是有智慧的济贫里,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部分。

小心评估些什么?

我有些小小分享,大家参考一下便是:

1. 小心评估‘谁是真正有需要的人’

2. 小心评估‘万一误判时,如何修正’

3. 小心评估‘是否该继续,或是该停止’

至于已经评估很正确,做得也很好,接下来只是是否要扩大做,或是如何做得更好的,我们就不多提,因为那种的问题不大。

我们提的,只限于那种判断错误之类的,因为这常常是很严重的问题,也是被严重忽略的问题。

下面,我只举一段经文:

提摩太前书

5:3 要尊敬那真为寡妇的。

5:4 若寡妇有儿女,或有孙子孙女,便叫他们先在自己家中学着行孝,报答亲恩, 因为这在 神面前是可悦纳的。

5:7 这些事你要嘱咐她们,叫她们无可指责。

5:8 人若不看顾亲属,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还不好,不看顾自己家里的人,更是如此。

5:9 寡妇记在册子上,必须年纪到六十岁,从来只作一个丈夫的妻子,

5:10 又有行善的名声,就如养育儿女,接待远人,洗圣徒的脚,救济遭难的人,竭力行各样善事。

5:11 至于年轻的寡妇,就可以辞她;

5:16 信主的妇女,若家中有寡妇,自己就当救济她们,不可累著教会,好使教会能救济那真无倚靠的寡妇。

这段经文让我们看见,爱心必须加上智慧!

圣经就是上帝的话!

上帝透过保罗的口,告诉我们上帝要我们如何行。

在这里,上帝清楚告诉我们:

1. 资源必须做分配

‘不是每个’寡妇,教会都必须济助!

教会只能济助真正有需要的寡妇,不是每个都一视同仁、不加筛选、一律济助。

2. 仔细评估谁是真正有需要的人

有些寡妇,是不该由教会来济助的。

教会只能将经费拿去济助那真正需要帮助的寡妇。

而什么是真正有需要的?

这是必须列出条件、进行审查的。

不要以为不可以审查、不可以设条件、来者都不能拒接,这样才叫有爱心,没这回事!

在这段济助寡妇的经文里,我们看见的济助条件与标准,是非常高的,是很不容易拿到补助的。

3. 不要被爱心的口号牵着鼻子走

有些人会拿爱心来压人,造成一种属灵重轭。

但上帝可不吃这一套!

好比在济助寡妇部分,‘年龄’是一个判断的标准之一,

而用年龄来当标准,而且还设六十岁,当然就会有很多人不符合标准。

不要以为当时的人平均寿命像当今一样高,动辄七八十岁。

当时的人,因为医学不发达,六十岁以上的可不多,因为一大堆都因战乱、生病死亡了。

而那些终其一生当寡妇,又没有后代子孙奉养的,存活条件更差,能活到六十岁以上,更是艰难。

换言之,多数寡妇根本拿不到补助,只因为她们年龄不符。

在这里,我们清楚可以看见,年轻的寡妇就是没资格领取教会补助!

不能拿“没爱心”来当属灵重轭逼人就必须对年轻寡妇‘一视同仁’。

4. 必须教导信徒负起责任,先照顾好自己家里的人

有些寡妇虽然年纪、行善这些条件都符合,但是,只要他们自己有儿女或孙子孙女,她们一样不能来获得教会补助。

教会有义务要教导这些寡妇的家人,要他们善尽本分,照顾这些寡妇。

事实上,这点非常重要:

不能救济懒人!特别是家里明明就是有能力可以自救的。

家里明明就有亲人,自己家里就必须扛起责任,不能把养育的责任推给教会,教会也没有义务去帮这些懒家人烂家人救济寡妇。

这时,教会必须教导这些懒家人要认真尽责才行。

这段提摩太前书的经文,虽然讲的是教会对寡妇的济助,

但是,观念与原理是可以扩大使用的。

另外,我们阅读与应用经文,并非是拘泥于死死的字句,而是要抓住精义。

所以,不一定需要以‘六十岁’为界线,也不一定说‘年轻寡妇’就不可以济助。

好比说:

我不认为重病、德行良好、敬虔爱主的年轻寡妇,就绝对不能得到教会济助。

但品德不佳、信仰不好的年轻寡妇,当然没资格。

但是,慈善济贫时,‘设立标准’、‘仔细审核’,是非常重要的事,千万不能‘来者不拒’,切记!切记!

其实,任何的济贫措施,假使造成这两种效应,就必须小心评估是否有缺失了:

1. 受济助者视为理所当然

2. 受济助者变依赖,不想自立自强

这都是严重违背全本圣经观念的,经文就不再列举。

对于恩典,不得有任何视为理所当然的心态。

恩典之所以是恩典,就是‘不配得而得’。

配得而得,那就不是恩典,而是义务、是债务。

上帝给我们恩典,上帝没欠我们什么东西,上帝没义务给我们什么东西。

一旦我们对上帝恩典不再是为恩典,不知感恩,反而已为这是理所当然,那是在犯大罪!

同样的,照上帝恩典去爱人的教会也一样。

教会进行济贫,当然不求回报,但是,假使受济助者不知感恩,反而认为这是理所当然,那教会就必须重新评估这个受济助者、或是这件事工了。

至于任何人假使因为受济助就变懒惰、不想自力更生、不想努力上进,这绝对是大罪!

圣经里对于懒惰人的严厉责备,经文不胜枚举。

上帝对这种人非常厌恶与痛恨。

不仅基督徒不得懒惰,非基督徒一样不得懒惰,任何懒惰者都被上帝所厌恶。

济贫绝不是要人变成懒惰者。

假使济贫的结果是养出一堆懒惰者,那么,这表示对受济助者的评估出问题,或是这件事工有问题,需要重新评估检讨了。

以上是一些小小分享,提供大家参考。

日志信息 »

评论已关闭。        

相关日志 »

没有评论

抱歉,评论被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