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8:32 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 »
2007年08月6日成圣之路

8,855 views

一些济贫时常被忽略的问题

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我只能从有限的经验中,做一些分享而已。

有很多观念,不用多讲,大家也会知道。像是:

要赒济穷人、教会要爱护穷人、、、。

我要讲的,是一些比较不一样的东西。

这些东西,有不少,是很容易被忽略掉,甚至被误解的。

一、 一个济贫时很重要的原则与观念

‘爱心’,是济贫时很重要的基本观念。

这点没什么特别。

但问题在这里:单单有爱心,就够了吗?

绝对不是!

我们要非常小心,济贫时,很多时候,爱心搞不好会成为害死人的东西。

我要提出的是………………济贫时,要‘爱心加上智慧’才行。

不能单只有爱心而已。

另一个类似的观念,是‘上帝的好管家’的观念。

单只有爱心,却没有智慧,绝无法当个上帝的好管家。

要当管家,绝不是只靠一份心意或一些个人感动即可,而是必须使用上帝所给的智慧来行事的。

二、 对象的筛选————真贫?假贫?

我们不应随时怀疑别人,但也不可凡事毫不考虑就相信别人。

真正贫穷者,确实需要帮助。

但假的贫穷者呢?

当您将有限的金钱或物力投注到假贫穷者身上时,事实上,您正减少一份对真贫穷者帮助的机会。

毕竟我们都没有奉献不完的金钱与物力。

当额度用完,就无法再帮助其他贫穷者了。

因此,我们要很小心筛选,使用智慧去分辨真假贫穷者。

真贫穷者,多不多?

很多。

假贫穷者,多不多?

也很多。

所以,请不要滥用爱心,而必须小心分辨。

如何分辨?

很难具体化。

一般而言,社会常识越丰富,越不会被骗。

社会常识哪里来?

看报章媒体杂志多,就是社会常识佳吗?

不是。

媒体有很多虚伪的假象、煽情而失真的报导。

基本上,很多东西,真的只能靠实际接触来累积真实的社会常识。

有时,听一些有智慧的长辈作分析与教导,也能得到一些帮助。

对媒体的煽情与失真,我做个示范。

媒体常有一些困苦人的报导,像是孩子没钱上学、父亲没工作失业全家饿肚子、、、。

整个内容看过之后,常会令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泪,

唉!好可怜!好可怜!

但事实真相为何?

媒体没告诉你的是:孩子没钱上学,不是没钱上小学,而是没钱上幼稚园。

如果真的没钱上小学,那真的很可怜。

但幼稚园有非上不可的必要吗?

我接触过很多穷人,他们的孩子就真的没上幼稚园,只把有限的钱让他们去上小学。

至于父亲失业没工作,全家饿肚子这类,

事实真相为何?

媒体没告诉你的是:父亲对工作东挑西检,要求薪水要高、工作要轻松、时间不要长、不要加班、、、。

一般人对工作东挑西检,也就罢了。毕竟这是人之常情。

但一个失业且全家饿肚子的父亲,却对找工作抱这种态度,那么,这种贫穷,是谁造成的?

看媒体,请留意报导出来后几天的报导。不要一看到就信以为真。

要当个智慧人。

基本上,有一个不是绝对正确,但是值得参考的原则……………越自己宣称贫穷的,越需要留意其真实性。

很多真正的贫穷者,是连吭都不吭一声的。

我工作的地方,是台湾数一数二的穷县市。

穷人在这里,遍地都是。

我的工作每天也都要接触一大堆穷人。

要接触的人,一年超过好几万人。

人看多了,有时,会有一些准确度比较高的心得出来。

有不少一直在叫穷的,经实际访查,会发现他们其实并不穷;

但有很多根本没吭声的,其实真的很穷,很需要帮助。

如果我们只知以那种‘自己宣称穷’来做判断,很容易会被骗;

结果那些真正需要帮助却无声的穷人,却得不到我们的帮助。

教会中也一样。请小心谨慎。

很多教会会友,是在利用大家的爱心而已。

所以,请对那些自我宣称贫穷的会友,保持冷静、小心评估;

反而要多留意那些无声的会友,因为真正贫穷者常在那些无言无语的隐密会友群里。

三、 感动————真正上帝来的感动?一时兴起的个人感觉?

这部分,我要提醒的是:不要轻易被心中浮现的感动所骗。

心中的感动,未必都是上帝那里来的。

爱心一定要加上智慧,才是上帝的好管家。

爱心没有智慧,很容易糟蹋浪费上帝所托付的有限资源。

我们留意一下会发现,每次社会上只要报导出一些“可怜”的标的时,各式各样的善心捐款,就源源不绝涌现而来。

但也很不幸的,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之后,大家也常发现当初那些所谓的“可怜人”,其实并不是真的那么可怜。

问题是,很多东西,一开始就已经有一些蛛丝马迹可以让我们发现事有蹊跷,只是一般人常没注意到而已。

这也正是我所提醒的,不要轻率就相信媒体报导,宁可多思考、多等几天再说。

真正来自上帝的感动,一定是有智慧的,而不是事后发现自己上当那种。

所以,万一有感动,请小心谨慎,不要太冲动。

四、时间的长短————长期?短期?

济贫时,可分成长期与短期两大类。

各有优缺点。

但我要特别提醒短期这种。

短期的济贫,多半出于一时兴起、一时的感动。

这种济贫不是错误,但要很小心,因为很容易进入一种“已经满足自己爱心的感觉”里。

事实上,这是一种假象,单只是去满足自己的内心,而非真正探询去满足上帝的心意。

很多时候,当媒体出现“可怜标的”时,大量捐款出现之后,会伴随什么,知道吗?

接下来伴随的,是很多真正认真在进行救助济贫的机构,会开始收不到捐款,因为捐款的能量已经被耗尽。

另一方面,社会学家也发现,这种进行短期捐款的人,很少转化成长期捐款者。

而以短期捐款为主,是台湾很特殊的一个现象。

这和国外很习惯长期捐款的行为很不一样。

经过分析,就是发现有很多人,已经在这种“内心善良已被满足”的假象所蒙蔽。

我在这里要提出呼吁:

如果可能,请尽量考虑长期捐款,而不要只进行短期捐献。

我绝不是说不需短期捐献,而是必须将那种济贫的心转化成长期的行动。

否则,有感动时就捐,没感动时就不理,这样常只是满足自己而已。

相反的,一旦进行长期捐献,这时就不一样了。

你的钱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太6:21)

短期捐款不易达成圣经的这种要求。

长期捐款则可。

因为,那会养成一种不管有无感动,都会关心贫苦且长期维持奉献的状态。

四、 运作的效度————真的帮助穷人了吗?

我们济贫的捐款或人力、物力,真的达成帮助穷人的目的了吗?

会不会反而养成一些懒惰者?

会不会反而使穷人更陷于水深火热里?

动物园中的动物,一旦被人类豢养之后,牠们就丧失了在自然界谋生的本能。

有不少穷人,一旦接受过别人的济助之后,就产生惰性,只想等待帮助,不想自立更生。

不要低估人性的脆弱和软弱。

全世界各国的济贫与原住民事务,常成效不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的惰性。

我们济贫的工作,如果无法达成使贫苦者真正脱贫、自立更生的目标,那么,这些济贫的事工都需要仔细检讨。

一样的一笔捐款,可以养成一堆懒惰者,也可以达成养成一堆自立更生者的目的。

当你把捐款捐出去,以为已经帮助了没钱缴营养午餐费的孩子时,请小心,有不少,他们的钱依然没去缴营养午餐费,而是被爸爸妈妈拿去买酒喝了。

请留意你捐款之后,到底钱如何被使用。

也请尽量用智慧,让钱真的到需要者的身上去,而不是被糟蹋掉。

假如你是一个慈善团体,手中有一大笔捐款,你如何运用与分配?

1.买些东西给穷人吃、民生用品给他们用?

那么,吃完用完之后呢?想过吗?

2.买药、派医疗团?

那么,经费用完后呢?医疗团离开后呢?

3.设学校?

这好多了。可以有永续经营的机会。

4.打预防针?

这点子很棒。事实上这正是微软比尔盖兹的作法。

他说:医疗团、药品,都太有限,而且能发挥的帮助只限于少数人。但预防针却可以帮助很多很多人,且效果可以维持很久,减少未来大量的疾病花费。花费很低,但成效深远。

5.买一堆羊?

某宣教团队,采用‘以羊换羊’策略,在中国大陆一个很偏远的地区进行。

该地区有两个部族,长期内战、仇恨极深、互不往来。

宣教士用经费去买了1000只羊,规定这两部落同意以下作法之后,先交给一个部族,约定他们几年后必须交回那1000只羊给另一个部落。

其他他们生养出来的羊、这几年羊生产的奶、羊毛的收入,全归该部落村民所有。

几年后,该部落变富裕了。

他们将1000只羊交给另一个敌对部落。

这两个敌对部落交羊的典礼上,他们在基督的爱里彼此拥抱,宣教士也在场,第一个部落族长流泪见证。

当我看到这些,我非常感动。

感谢上帝赐下那么有智慧的宣教士,用有限的金钱,想出那么好的方法。

不仅帮助了穷苦之人,也让他们养成自立更生的习惯,同时解决历代世仇,也让他们看到主爱而信主。

以上讲这些,是个引子。

要让大家知道的是,不要以为把钱交过去就是救济穷人。

有智慧的交过去,和没智慧的交过去,会差很多的。

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是创设“穷人银行”帮助很多穷人脱贫的孟加拉经济学者。

他就极力主张,任何慈善团体的捐款,都是错误行为。

因为那只满足了捐款者的自我感觉而已,并没真正解决穷人的问题,同时,也让穷人只会更想等待别人来救助,不想自己脱困。

我不是很同意他的观点,但他说的确实是很重要济贫时要注意的重点。

如何让穷困者得到真正的帮助?

如何让穷困者有强烈要脱贫的动作?

如何让穷困者学到钓鱼的技巧,而不是只想等人给鱼吃?

如何避免穷困者惰性展现?

这都是很值得深思的课题。

五、请考虑捐给可靠的慈善机构

如果您觉得自己分辨能力不佳,

那么,不妨考虑将钱捐给有经验且可信赖的慈善机构。

这会比自己乱捐一通好很多。

但是,即使是捐给慈善机构,也必须用我上面的提醒,来进行筛选,而且,必须进行事后的追踪与评估。

万一奉献或捐献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该团体或机构不理想,依然必须善尽管家责任,毅然撤出捐献的金钱。

请千万留意我这二个重要的提醒:

1.有时没经过谨慎思考的济贫,其实并没真正济到贫,反而害了一些真正需要者、养成一堆懒惰者。

2.万一这些济贫的钱,是十一奉献的额度时,那更要谨慎了。因为没善尽管家职责就献出这笔钱给不适当的教会、机构、团体、个人,这时,每奉献一次,就可能是在犯一次罪。

济贫,绝对是好事。

但没智慧的济贫,真的要小心。

小小羊

日志信息 »

评论已关闭。        

相关日志 »

1条评论

抱歉,评论被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