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问:难道信徒只能忍受苦难,上帝不会去除苦难?
问题:
岂难道上帝在人还在世上时,永远是拉马撒巴各大尼,
而在其儿女死亡时,就必须立刻面临祂的审判?那活在第二因里的世界有何美好?
请问上述论点,错在哪里?
答:
先解释一下问题里的‘拉马撒巴各大尼’,这是出自这句经文:
‘申初的时候,耶稣大声喊著说:以罗伊!以罗伊!拉马撒巴各大尼?繙出来就是: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可15:34)
发问者的问题错在哪里?
一、 岂难道上帝在人还在世上时,‘永远’是拉马撒巴各大尼?
问题:
岂难道上帝在人还在世上时,永远是拉马撒巴各大尼,
而在其儿女死亡时,就必须立刻面临祂的审判?那活在第二因里的世界有何美好?
请问上述论点,错在哪里?
答:
先解释一下问题里的‘拉马撒巴各大尼’,这是出自这句经文:
‘申初的时候,耶稣大声喊著说:以罗伊!以罗伊!拉马撒巴各大尼?繙出来就是: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可15:34)
发问者的问题错在哪里?
一、 岂难道上帝在人还在世上时,‘永远’是拉马撒巴各大尼?
假使我们是那种自我形象良好,做事的标准很低,动辄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很棒的人,那么,彼拉多的例子,恐怕会让我们不寒而栗。
我想,没有人会认为彼拉多是得救者。
这人虽贵为罗马帝国巡抚,但罗马帝国皇帝名字我们都记不了几个了,遑论为数更多的巡抚名字?
可是这巡抚的名字,却能流传千古,历经二千年,但到现在还常常被提起,那还真不容易。
使徒信经里,只有三个名字:
1. 耶稣
2. 马利亚
3. 彼拉多
前两个,当然是好名;
后一个,当然是臭名。
连卖主的犹大,也不会常常在做礼拜时被念到,可是礼拜时常会背诵的使徒信经,全世界信徒每唸诵一次,彼拉多的臭名就再被唱诵一次。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韦斯敏斯特信条对于结婚与离婚从圣经里整理出来的原则。
在教会历史上,不管是基督教、天主教都共同承认的信经,大约在西元五百年里已经都完成。
在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迦克墩信经、亚他拿修信经。
这些信经不是圣经,也不能取代圣经,可是,却是教会很重要的信仰告白。
当基督徒面对犹太人、异教徒、以及许许多多的异端时,
我们如何在短时间内表明自己所信的是什么?
我们如何简单区分你们信的和我们信的是否一样?
特别是关于三位一体的上帝、耶稣基督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这些信经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也是大公教会的心血结晶。
但是,这些信经毕竟很简略,而且专注的多半是上帝论和基督论部分。
是不是有比较详细一些,但又不会太囉唆,兼具完整与简洁特色的信条可供参考的?
有!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真实见证。
二对宣教士夫妇,其中三个在生前完全看不见自己福音事工的果效。其中仅剩的一个,后来离弃上帝,恨恶上帝。
如果我们对于预定、苦难、恩典、、、有正确的认识,那么,这篇见证会带给我们在流泪中有很深的激励。
如果我们对于预定、苦难、恩典、、、、有错误的认知,那么,这篇见证可以给我们很大的省思。
其实,在成功神学占领大量教会的同时,或许,这种在世人眼中很失败的福音见证,可以给我们在各地孤单坚守信仰的弟兄姊妹们一个很大的安慰。
网址http://www.ftcws.org/ftmagazine/wn/200904wn.htm
1921年,有一对名叫“大卫.弗拉德”和“斯蔚”的夫妇(David and Svea Flood),带着两岁的儿子从瑞典来到非洲心脏地带──当时还称作“比属刚果”的地方。在这里,他们遇见同样来自北欧“斯干迪维亚”(Scandinavian)的“埃力森”夫妇(Ericksons),于是四个宣教士就一同寻求神的旨意,该如何在非洲传道。那些年代,是“顺服、献身和牺牲”的年代,所以他们感到主的带领,要离开“宣教中心”的保护,跑到较为边远的地区传福音。这种冒险,是用信心迈出的一大步。
一切荣耀,都是上帝的;一切罪过,都是我自己犯的。
这是一位伟大的台湾早期宣教士马雅各医师所讲过的话。
这样的观念,在这时代,基督徒已经越来越陌生。
面对荣耀,我们常表面上讲荣耀归于上帝、哈利路亚赞美主,
但其实,我们心中,依然隐隐约约含有荣耀自己的成分,希望得人的称赞。
我不是说我们不能求上帝荣耀也能在我们身上彰显,
因为摩西也祈求‘愿主我们神的荣美归于我们身上’(诗90:17),
而是说:
1. 我们不能窃取上帝荣耀
问题:
请问要怎么样才能够像您一样信仰这么扎根呢? 因为我自己觉得我在信仰上的建立都一片段片段的,一块一块的。比方说,今天听这篇道,明天听那篇道,听完后也不记起来,读经也是,虽然也有系统的每天读,但是下班后,照顾小孩等他睡觉后,我自己都累了,所以灵修效果有限。
可否分享您在这方面的心得呢? 谢谢!
答:
一、恩赐
首先,我要先讲一个情形,就是‘恩赐’。
在这里,我很少讲个人故事。
一方面,是因为我看重传讲真理,而不是传讲我个人;
另一方面,则是曾有人认为我讲个人的事是用来自高自大,这令我非常难过与挫折。
所以,我很少讲。
这是一篇私下对未信网友的回信。
我将内容改编,使其不至于泄露对方隐私性。
在私下的回信里,有时,我会讲述一些个人的事情。
真实的个人分享,会使我所讲的一些道理,比较不会像是一种空中楼阁,而是真实活生生的道,让发问者可以知道我是活生生的人,是有血有肉会痛会哭的人。
有很多弟兄姊妹会问到各式各样的实际生活问题,
或是工作上与上司间的问题、或是这可不可做那可不可吃、
或是教会里对谁的做法有意见、或是家人间彼此相处的问题,
好多好多这类实际生活会遇到的问题,基督徒该如何处置?
有没有什么样比较简单易懂的原则可以让我们遵循?
这篇文章,不是要详细讲述遇到什么事就该怎么做,
而是简单讲述一些重要原则,使我们比较能大致上走在正确的路上,在面对各种实际生活问题时,能依圣经来处事为人。
基督徒在做事时,我们必须分清楚‘应尽的本分’和‘圣灵感动’这二者的差异,否则会很严重。
我简单分出四种差异状况,分别是:
1.应尽的本分:不需寻求圣灵感动,直接诉诸理性运作即可
2. 应尽的本分:不需寻求圣灵感动,就是要去做
3. 可以寻求圣灵感动
4. 一定要寻求圣灵感动
1.应尽的本分:不需寻求圣灵感动,直接诉诸理性运作即可
当我们开车遇到红灯时,还要寻求圣灵感动,或是要等待圣灵感动,才能停下来吗?